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選舉跟著感覺走

Ines Pohl2016年2月9日

美國大選的初選關鍵何在?不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方案,而是情感說了算。德國之聲評論員Ines Pohl認為,這讓選情捉摸不定。

USA Wahlkampf Demokraten Präsidentschaftskandidaten TV-Debatte
圖片來源: Reuters/R. Hill

(德國之聲中文網)單憑理智難以理解美國選民對桑德斯(Bernie Sanders)持續的熱情。即便是他的鐵桿粉絲也知道,最終他沒有機會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民主黨的提名機制讓桑德斯這樣一個"局外人"無法與希拉蕊‧克林頓的政治帝國相抗衡。初選選戰的關鍵是權力與金錢。桑德斯的立場與觀點只扮演次要角色。

"今天加入革命!"

但不少人仍支持桑德斯。因為他讓他們感到重要,感到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因為他認真對待他們被忽視的感受。因為他的口號"今天加入革命"(Join the revolution today)有效地滿足了人們內心的這一渴望。

革命聽上去給人帶來參與感,帶來根本的變化,最終讓沒有權力的人獲得權力。革命的呼籲深觸人心。

德國之聲評論員Ines Pohl

而這發生在一個為獨立戰爭中反抗英國人倍感驕傲的國家。今天,面對遙遠的華盛頓的政治精英以及腐敗的華爾街的巨額資金,有那麼多人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

希拉蕊代表誰?

這正是希拉蕊‧克林頓的困境所在。無論她多麼辯才無礙,--比如針對桑德斯有關醫療改革的計劃。但她迄今仍無法與民眾建立起真正的連結。對於選民的憂慮和恐懼,她無法令他們產生情感上的歸屬感。

克林頓夫婦從政多年,已無法再讓選民近乎天真地相信他們會帶來拯救。而74歲的桑德斯卻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希拉蕊‧克林頓是選舉之年唯一"可以預料"的競選人。人們瞭解她的弱點--對真假的詮釋相對寬松,也瞭解她的長處--宣佈的計劃真正予以落實。但可預見性,似乎並非這次選戰中人們所想要的。

感覺,感覺,還是感覺

至少在初選的階段,美國人希望找到一個投射夢想的地方。在一個越來越複雜和充滿威脅的世界,他們希望能真正參與、有發言權。

不單民主黨如此,共和黨目前領先的競選者同樣訴諸情感,也必須這麼做。情感的力量既強大,又轉瞬即逝。也因此有很多人在這場選舉中舉棋不定。這讓新罕布希爾州的選舉格外引人關注,也令有些人頗為擔心。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