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8‧19政變失敗為俄羅斯民主奠定基石

Ingo Mannteufel2006年8月19日

1991年8月19日,前蘇聯共產黨的一支保守派策劃發動政變,希望不惜一切代價挽救日漸分裂的蘇聯,他們調集軍隊、軟禁戈爾巴喬夫總統、封鎖大眾媒體。一時之間,情況異常危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呼籲大家奮起反抗,捍衛民主。莫斯科民眾響應了他的號召,一起走上街頭,政變宣告失敗。莫斯科人的成功反擊為今日俄羅斯民主奠定了基石。詳情請看Ingo Mannteufel撰寫的評論。

響應葉利欽的號召圖片來源: AP

前蘇聯共產黨、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及軍隊當中的舊蘇維埃衛士企圖通過政變阻止蘇聯進一步瓦解,結果正好相反:莫斯科人的聯合反對反倒加速了蘇聯解體,維持了70年的集權統治徹底崩潰。東西方陣營普遍希望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專政國家將從此走上民主及市場經濟的道路。

8‧19政變的最終失敗使得西方國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並為蘇聯的解體感到高興,但是,這並不是出於對俄羅斯的敵意——如今天的許多俄羅斯人令人遺憾地所相信的那樣。在西方人的意念中,前蘇聯是一個壓制自由、排除異己、恃強凌弱的可怕的社會主義國家,對西方社會造成了根本上的威脅。俄羅斯人如今在對蘇聯的分崩離析表示嘆惋的同時也很清楚這一點——雖然他們的遺憾僅僅是出於對失去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惋惜。

然而,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意見分歧不僅限於對前蘇聯的不同評判。15年過去了,美歐國家對今日俄羅斯感到失望。曾經效力於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外情報機構的普丁如今登上了權力的巔峰,俄羅斯政府的許多實權人物也都曾在前蘇聯國家重要部門任職,國家權力的分權制度——西方國家衡量自由民主的一個重要標誌——也因為司法與立法機關之間的關聯性而並沒有被建立起來。

因此,一些政治家和評論員將普丁當權的俄羅斯與前蘇聯等同起來。但是,儘管普丁執政的專制性理應受到批判,但那種將俄羅斯與蘇聯簡單劃上等號的觀點也是極端錯誤的。首先,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不再是今日俄羅斯的主導性政治思想;其次,這種對於當今俄羅斯政局的譴責沒有考慮到俄羅斯的歷史。因為1000年來沙皇專制統治以及蘇維埃集權政府的遺毒不可能在15年內消失殆盡。過高的期待值是西方國家在90年代犯下的錯誤,這才導致了今天的俄羅斯失望情緒,以及民眾的怨聲載道。

如果將俄羅斯同前蘇聯下屬的共和國做一個比較,情況就會一目瞭然。據貝塔斯曼2005年轉變指數表明,就政治、經濟方面的民主化和市場經濟化改變狀況而言,俄羅斯在前蘇聯共和國中排名第三,考慮到其原本薄弱的歷史基礎,這個結果並不太壞。當然,這決不是在為普丁政策粉飾太平,不過人們也不應忘記,普丁統治下的俄羅斯民眾和企業遠比1991年前自由的多。

正是15年前反抗政變、追求自由的俄羅斯人帶來了今天的社會成就,但他們在90年代由於力量有限、經驗不足未能將俄羅斯的民主及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進行下去。不過,他們為後蘇維埃時代創造了先決條件,餘下的工作要由不受意識形態束縛的新一代俄羅斯人進行下去。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