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說好的市場開放呢?

葉宣
2018年11月6日

在美國中期選舉舉行的前一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博會在上海開幕。習近平在致開幕詞時承諾,中國將加大市場開放,放鬆投資限制。德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如何評價習近平的表態和中國官方極為重視的進博會?

China Xi Jinping verspricht weitere wirtschaftliche Öffnung seines Landes
圖片來源: Reuters/A. S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上講話時表示,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兆美元和10兆美元。同時習近平做出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目前美中貿易爭端似乎陷入僵局、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危險。中國花大力組織的進口博覽會,被認為是向貿易夥伴宣示的一個平台,表明其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開放態度。

德國符茲堡大學汉学系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費多麗(Doris Fischer)教授認為,這次展會也是向美國釋放的一個訊號:"中國不只是出口大國,也希望並在努力進口更多商品。不過美方一再突出的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只是貿易關係的冰山一角,所以這樣一個善意的姿態不能緩解真正的矛盾。"

習近平提到的市場開放的具體計劃包括,主動擴大進口,進一步降低關稅,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减少投資限制,特別是外國投資者關注、中國國內市場缺口較大的教育、醫療等領域也將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一切照舊?

對上述開放承諾,此間媒體反響並不積極,甚至認為是沒有實際行動的老調重彈。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墨卡託管理學院的中國經濟研究學者陶伯(Markus Taube)教授對德國之聲指出,無論是展會本身還是習近平的講話,都沒有實質的新意,"實際上一切照舊。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在努力維持對話,努力尋找建設性的共同解決方案並為此創造框架條件。"

進博會——表明中國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開放態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Wei

他認為,習的講話只有一些籠統的意向,沒有大刀闊斧之策,也缺乏具體內容。"當然人們也不能指望有這樣的內容。在美國中期選舉結束之前,在月底同川普在阿根廷(G20峰會)會晤之前,習近平不會攤牌,他需要有談判的籌碼。在峰會之後才會有個說法。"

費多麗也認為,習近平在進博會上不過是重複了過去的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放寬投資准入是中國政府早就作出的承諾,也為此做出了一些實際的舉措。"但無論是外企還是中國的私企的感覺都是,政府的控制在過去5年裡讓私營經濟投資創業更加困難。習近平政府更傾向於扶植國企和同政府關係密切的大型民企--這一印象在過去數年裡得到固化。"

無風險開放

費多麗認為,要想改變這一印象很困難。而自2013年中共18屆3中全會以來,北京一再宣佈將推進改革開放,但人們所期待的舉動並沒有出現。這位經濟學者分析指出,這種期待與現實的反差也源自各自不同的出發點。"從西方的立場出發,人們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重量級競爭對手,中國企業在全球各行業投資,大多數情況下暢行無阻。那麼中國為什麼不能像多數國家那樣,僅對軍工等敏感領域設限,而全面開放其他領域?就是說,中國零敲碎打的小範圍開放計劃,已無法改變西方對中國的故有認知,只能對耐心提出更多考驗。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還會為每個新開放的行業興奮歡呼,但現在人們看到,新開放的要不就是本土企業具有足夠競爭力的行業,要不就是確實需要國外技術的行業,其餘領域不會動。"

陶伯也認為,此次提到的少數具體措施,落實起來並無難度。而局部的、行業性的開放在歐洲人看來是不夠的。"習近平所承諾的改善投資框架條件的步驟,都是對中國不會造成傷害,對本國企業已無威脅的。"

不當宣傳片配角

面對美中貿易爭端和中國國內經濟發展步伐放緩,習近平是否在國際和國內層面面對壓力呢?費多麗認為,習近平似乎處於壓力之下。"來自中國的報導顯示,數月來體制內部有意見認為,中國對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對川普的判断有誤,並作出了錯誤的反應。因此懷疑習近平政府對問題的分析判斷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觀察到中國經濟馬力減弱,這不一定直接與貿易爭端有關,因為在一年前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就注意到了債務等問題,並提出了應對計劃。但在貿易戰當前的情況下,很多手段難以實施,因此陷入兩難境地。"

陶伯則看不出習近平面臨壓力,至少他不會有所表現。"川普在中期選舉之後才有可能關注解決美中貿易之爭,本月底雙方將在阿根廷會晤。在此之前,習近平不會示弱,不會給人以陷於壓力或有意對美國讓步的印象。"

此次中國舉國矚目的進博會,西方國家政界基本採取了低調迴避的態度。不僅美國官方缺席,歐洲國家政府也沒有派出高層官員出席。陶伯認為,"從歐洲的角度看,這次展會宣傳的成分多於實際效益,因此不願為之捧場。"費多麗也指出,很顯然,西方政治家不願充當宣傳劇的演員。畢竟中美尚處在對峙狀態,所以"不管是從哪一方角度看,不願賦予這場經濟活動過多的政治意義",她說從這個層面看,西方國家缺席是"可以理解,或許也是明智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