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外國移民家庭團聚法的爭議

2012年6月15日

如果外國人想移民德國與其生活在德國的配偶團聚,必須出示擁有基本德語語言能力的證明。這一規定實行5年來,一直備受爭議。

Malgorzata Markiewicz kam nach Gartz aus Berlin, Krzysztof Tyszkiewicz aus Belfast Wer hat das Bild gemacht: Elzbieta Stasik Wann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10.05.2012 Wo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Gartz, Ueckermark
外國移民家庭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1990年,13歲的弗拉基米爾隨家人一起從哈薩克斯坦移民德國。當時,他完全不會講德語。為此,弗拉基米爾享有六個月的時間,專門學習德語,之後他必須進入正規的學校上課。他說,開始時很吃力,但是與其父母那一代人相比,他學習德語要容易得多。他說:「 當然,年輕人學德語容易得多。在幼兒園和學校,語言或多或少是自然而然學會的 。但如果到了40歲或50歲才開始學,就會非常困難。」

必須通 A1級語言考試

弗拉基米爾高中畢業後上大學學習經濟。通過大學生交換,他曾到俄羅斯大學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俄羅斯姑娘瑪麗亞。大學剛畢業,他就被一家德國公司派往俄羅斯,與女友重逢。一年後,兩人決定結婚,並決定今後回德國生活。瑪麗亞需要學會德文並通過A1級考試才能與配偶在德國團聚。

A1是德語語言測試的第一級。達到了這個級別,等於掌握了日常生活會話的初級德語。從2007年開始,德國政府要求前來德國與配偶團聚的外國公民必須通過A1級語言考試才能前來德國。沒有通過考試的證書,就無法獲得入境簽證。

踴躍參加德語考試

歌德學院學生圖片來源: Roshanak Zangeneh

因此五年前,在遍佈世界各地的歌德學院,報名學習德語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最初有65000人報名參加語言考試以申請家庭團聚簽證。目前人數保持在每年4萬人左右。其中土耳其人佔四分之一。這也充分說明,目前土耳其人是德國最大的外國族群。
自2007年以來,以家庭團聚為由申請移民德國的土耳其人翻了一番。歌德學院總部專門負責家庭團聚問題的托馬斯‧弗裡克(Klaus Thomas Frick)說, 「學校從場地到人力都已經超負荷,只得另租教室,聘請專業教師。」

迅速增設語言班

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讓所有申請家庭團聚者參加語言班的學習毫無疑義。因為他們當中許多人根本無法適應強化性語言學習,因為本身不是文盲就是只讀過幾年書。因此,歌德學院迅速改變課程,編寫新教材並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

然而,儘管為幫助申請家庭團聚者度過語言關做了大量努力,語言規定的反對者仍不感到滿意。德國難民援助組織(Pro Asyl)的佩澤爾(Marei Pelzer)認為,這一規定是阻止家庭團聚的一個非常嚴格的措施,也使許多難民家庭難以團聚。因為恰恰是在危機或者戰爭地區,定期上德語課幾乎無法想像。難民援助組織的法律專家佩澤爾表示,這一規定違反歐盟法律,與家庭保護法背道而馳,它只給人帶來傷害,沒有任何顯而易見的好處。」

年輕夫婦圖片來源: Fotolia/Rido

歐盟委員會的批評

事實上,德國的這一語言規定已經超越歐盟的法律框架。歐盟委員會在2010年就規定,可以對申請團聚的配偶提出要求,如掌握語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因此影響家庭團聚。歐盟委員會明確強調:如果一個國家只因一方配偶沒有語言證明而拒發簽證,是違反人權的行為。

考慮到歐盟委員會的這一立場,荷蘭已經重新取消了申請者必須出示語言證書的規定。雖然德國的非政府組織和反對派政治家也要求德國取消這一規定,但是聯邦政府認為沒有理由修改這一規定。

鼓勵而不是懲罰

另一個批評點是:並不是所有國家的移民都被要求出示德國語言能力的證明。來自歐盟,美國,日本和澳洲等国家的配偶無需語言證書就可以獲得居留。

但是對於特殊情況,相關機構也有自由裁量的空間。波昂移民局的哈特穆特‧施坦因(Hartmut Stein)最近就遇到一位申請家庭團聚的癌症病人,她希望丈夫能夠來德國。 施坦恩說:「在這種情況下,肯定不會要求對方出示德語水準的證明。這時侯人道主義考慮當然佔上風。肯定會作為例外盡快為其發放簽證。」

作者:Klaus Dahmann 編譯:李京慧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