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鳴槍事件發生在獲警方允許的"荃葵青大遊行"結束之後。部分示威者沒有離開遊行現場,而與警方在多地發生了衝突。周日(8月25日)晚間,在二坡防、破壞麻將館等地,警民衝突愈演愈烈。數十名示威者持棍棒追打幾名落單的警員,至少4名警察拔出隨身佩戴的手槍指向示威者,現場傳出了一聲槍響。
香港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梁國榮則在察看現場後表示,據他初步瞭解,有警員曾經在生命受威脅時開槍。他指出,一般情況下,軍裝警員持有左輪佩槍,但更多資料要經調查後才可以交代。
稍後,香港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確實有一名警察在沙咀道開槍示警,以保護現場市民即警員的人身安全。警方發言人余鎧均說,過百人以鐵枝、竹枝等武器"瘋狂襲擊"警員,6名警員目擊同袍跌倒後被襲,拔出配槍。其中一人朝天鳴槍,沒有擊中任何人。發言人還指責激進示威者投擲燃燒彈、磚塊等"致命武器",已經"目無法紀、不可理喻";而鳴槍警員"表現英勇、克制",開槍的行為"必須及合理"。特區政府則發表聲明,強調落單警員被多名"暴徒"襲擊,在聲明受到威脅下"向天鳴槍示警"。聲明還嚴厲譴責"暴徒",並表示警方會予以追究。
"無良記者"應當"配合警方執法"?
這幾名落單警員在拔槍時,除了指向激進示威者,也一度指向現場記者,引發諸多記者不滿。對此,警方發言人余鎧均則強調,希望記者配合警方執法,為自己人身安全負責。她進一步解釋說,周日的荃灣衝突是"非常時刻",並非日常工作,因此難以便利媒體採訪,且當時情況容易令警務人員遭受嚴重傷亡,而記者則夾在"暴徒"與警察之間,"警方為保護自己而鳴槍警告"。余鎧均並沒有解釋為何持槍指向記者。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周一(8月26日)則發表聲明,在譴責激進示威者"目無法紀的違法暴力行為"的同時,也呼籲記者在工作時切勿逗留在危險位置,以免阻礙警察工作。"有記者忽視自身安全,經常逗留在警方防線與示威者之間,此舉不但危害記者自身安全,更嚴重阻礙警方工作。"
「反送中」運動中港警首次開槍示警
中國官方背景的媒體《環球時報》則在社評中指責"無良記者"與"陰毒暴徒"默契合作、欺騙世界輿論。"有部分無良的報導者不去展示暴徒的惡行,而是抓拍警察被迫舉槍的鏡頭,宣揚警察使用暴力。"社評認為,激進示威者如今正在對香港警方進行"大碰瓷",從而迫使警方升級自衛行動,並且"不公正的報導者渲染成警方對示威者'無理、殘酷的鎮壓',進一步點燃部分公眾的情緒,促使局勢持續增溫。"" 從暴力示威一開始發生,打擊目標就指向了香港的警隊。香港激進輿論的抹黑重點也是警察的執法。"而社評末尾的論述,則具有明顯的威脅意味:"香港警察保持士氣和戰鬥力具有關鍵意義,香港的建設性力量和整個國家都不希望局勢將警察隊伍最終拖垮,整個城市陷入無政府狀態,直至走到國家不得已採取斷然措施的那一步。"
香港《明報》援引《警察通例》第39章強調,警務人員應以"互諒互讓"態度盡量配合媒體工作、不應阻礙攝錄,但是通例並沒有提及傳媒工作者應當配合警方執法。
2014年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服刑四個月剛獲保釋的戴耀廷在周一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在政權要維持其不正當性的情況下,香港警方被逼成為了磨心。戴耀廷表示,他能夠明白和體諒警員,認為他們因無法離開工作崗位而只能自圓其說,比如在對講機中將示威者形容為"曱甴"(意指蟑螂或陰毒之人)。因此他不會辱罵警方,也不會稱後者為"黑警"。
從「反送中」開始到現在,部份前線示威者已經和警察交手多次。 隨著經驗累積,他們不但學會升級裝備,也學會發揮想像力,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發揮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從這張6月12日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些前線示威者已經學會佩戴頭盔與眼罩來保護頭部與眼睛等較脆弱的部位,但是這個時後的口罩還是主要採用過濾性比較差的醫療口罩。 醫療口罩的作用與其說是防範催淚煙,不如說只有掩飾身份的功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這張照片攝於7月14日的沙田。在抗爭中期,越來越多前線示威者戴上眼罩(護目鏡),並改變眼罩的顏色,避免曝露身份。自行車脖圍和醫療口罩一樣,對於催淚煙沒有什麼防禦力,主要是拿來遮掩長相。中間後方戴黑帽的示威者已經學會在前臂上纏繞保鮮膜或膠帶,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皮膚接觸到催淚煙或胡椒噴霧而感到不適。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從8月開始,越來越多示威者將醫療口罩升級為過濾性能較好的「豬嘴」。鐳射筆也在8月初成為示威者的道具之一,被用來干擾警察辦公或是干擾攝影。
圖片來源: Reuters/Kim-Hong-Ji有些示威者會佩戴自行車或是摩托車的護膝與護肘,而有些示威者因不能滿足於工地安全帽的保護性能,開始使用更高階的WarGame迷彩頭盔保護自己。但是截至八月為止,做這樣裝束的示威者還屬於少數。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雨傘因防水、輕便、好攜帶,成為前線示威者的必備防具。 雖然雨傘沒辦法承受警棍或是布袋彈等衝擊性較強的攻擊,但是卻可以有效防止液體、噴霧類的攻擊,例如警察的胡椒噴霧。 人多的時後,示威者會把雨傘高舉並接合邊緣,形成簡易的防禦陣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Kwan示威者在人多時,會把雨傘高舉並接合邊緣,形成簡易的防禦陣線,防止被警方從高空發射的催淚彈打中。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也會拿路邊的木板當做盾牌。雖然不比警察的長盾堅固,但是多少能夠防禦雜物。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鐵馬」在香港街頭十分常見,平日是用來隔開車道與人行道,避免行人不小心被人潮擠到馬路上。 示威者為要拖延警方的清場速度,在警方清場之前,就會先在抗爭人潮外圍設置路障。 除了少部份的活動式鐵馬之外,大部分的鐵馬都是固定在人行道上,示威者需要把人行道的磚頭撬開,才能把固定在人行道的鐵馬拔起來,做成路障。像這樣的路障可以有效地拖慢警察推進防線的速度,讓示威者有時間撤退。
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照片中的紅白色路障叫做水馬,也是香港街頭常見的人流管制物品。示威者也曾經拿水馬當路障癱瘓交通。水馬雖然比鐵馬好移動,但是相對比鐵馬脆弱許多,是一種警察很容易就能排除的障礙物。
圖片來源: Reuters/Eloisa Lopez塑膠束帶輕便而且難破壞,是捆綁物品的理想工具。示威者將路邊的鐵馬集中起來之後,便會用塑料束帶三個一組地把鐵馬捆綁成三角形,堆成路障。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有時後用束帶捆綁鐵馬太麻煩,示威者也會用透明膠帶直接把鐵馬綁起來。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路邊時常可以見到的交通錐,雖然顯眼但是並不堅固,很少被示威者拿來當做路障使用。 反而是在警方發射催淚彈之後,示威者會用交通錐蓋住催淚彈,讓其他人湧上前,用礦泉水澆熄催淚彈。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鐵碗方便攜帶,又堅固,如果現場沒有交通錐,示威者便會改用鐵碗蓋住催淚彈。 在一些極危險的情況下,示威者也會舉起鐵碗保護頭部。
圖片來源: Reuters/E. Lopez前線示威者對付催淚彈,除了把它熄滅之外,有時後還會把催淚彈撿起扔回給警方。 但是事實上催淚彈才剛發射,本體非常燙手。 因此示威者會配戴手套保護自己的雙手。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用購物車裝載的物資包括: 礦泉水、生理食鹽水、保鮮膜、工地安全帽、防毒面罩濾芯。在示威者的眼睛或皮膚受到催淚煙或胡椒噴霧刺激時,用生理食鹽水與礦泉水沖洗都可以及時舒緩不適感。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雞蛋是抗議群眾常拿來發洩不滿的工具,原因之一是它難清理,而且容易殘留味道。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曾丟雞蛋的對象包括中聯辦、警察總部、旺角警署、將軍澳警署、沙田警署、幾位民建聯議員辦事處等。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示威者也會將人行道挖下來的磚頭收集起來,在警民對峙時扔向警方,或是拿來砸破警署玻璃。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在警民衝突當中,示威者有幾次向警方投擲汽油彈。汽油彈又稱燃燒瓶,外文原名「莫洛托夫雞尾酒」,是一種裝有化學助燃劑的酒瓶,因應不同場合需求,內容物的成分也會有所調整。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