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不達意」造成的誤會
2011年4月1日
廣告
看過電影「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的人都知道,許多作者本人的原意會在翻譯過程中無影無蹤或是變了味道,就連中國譯者對這部電影名的直譯也再次說明了這一現象。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更確切的翻譯應該是:「譯不達意」。
這種情況的出現不一定與譯者的專業素質有關,而是每一個需要長期翻譯大量外文資料的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德國之聲2月26日發表的原題為「『最佳仿冒獎』(Plagiarius)被授予中國衛浴企業。」文章中,德文原作者Christoph Ricking的本意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偏差。
文章的開頭提出:「中國企業中宇(Joyou)衛浴的水龍頭成為了今年的獲獎產品之一。」但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此句的翻譯為「今年獲得該獎項的是來自中國的中宇水龍頭。」這使人能夠產生錯誤理解,認為中宇公司是該獎項今年唯一的獲獎者,抑或是頭獎獲得者。
而事實卻是該獎2011「年度大獎」前三名的獲獎者中,只有一家中國公司。但不是文章中提到的中宇衛浴。這個由德國個人發起的「最佳仿冒獎」今年共設3類獎項,第一類是「年度大獎」,第二類是「優秀獎」,第三類獎項為「特別獎」。中宇衛浴仿製德國生產商漢斯格雅(Hansgrohe)的水龍頭與其他5家公司的產品一道,獲得了該獎項2011年度的「優秀獎」。
出於對事實的尊重,我們希望以此能把相關文章中「譯不達意」的內容予以更正。
作者:任琛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