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讀者來函集(10月第13輯)

2005年10月16日

一石激起千層浪,王丹觀點引來大量網友反饋,我們將陸續發表其中具代表性的文章。

1989年天安門事件圖片來源: AP

我看王丹

Liu Bo

投稿──再駁王丹的觀點

尊敬的編輯先生:您好!

上次向貴網投的《認識中國》之稿件我已在「讀者來函集」10月第7輯中看到了,謝謝編輯先生。

關於這方面的話題,我還想再補充幾句,懇請編輯先生再賞個機會。

西方朋友常常指責中國沒有「人權」、「不自由」;中國的異議人士稱中國需要有一個「反對黨」。這些觀點說到底就是對於中國所實行的「集中」制度不理解、就是希望中國也像西方那樣實行「民主」制度。對此我認為──

一、天底下就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從西方人的角度看,兒子與爹拍肩膀是對的;從東方人的角度看,兒子給爹下跪是對的;極而言之,小偷也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偷東西沒有飯吃呀、總不能等著餓死啊!一個物體放在那兒,說它是在左邊呢還是在右邊呢?關鍵就在於你從那個角度去看它。我們討論討論問題是不能脫離具體的客觀環境的,否則就永遠也扯不清。說「穿棉衣」對還是「穿單衣」對?那就要看你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活在北歐當然是「穿棉衣」對,生活在非洲則是「穿單衣」對;說「工作」對還是「休息」對呢?那就要看現在是「白天」還是「夜間」,現在若是「白天」當然是「工作」對,現在若是「黑天」則是「休息」對。雙方說的都對,誰也沒有錯。「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想,討論「民主」與「集中 」這個問題恐怕也是這個道理。

二、現在我們討論的是中國的問題。那麼在中國這個特定的環境中究竟是搞「民主」對還是搞「集中」對呢?我們且不從理論層次上來說,還是先看看歷史的事實、讓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吧:當年袁世凱沒有執政時也是高喊擁護「共和」的,然一但執政後便立刻黃袍加身、實行獨裁;當年國民黨是靠「三民主義」起家的,然一但執政後便立即實行一黨專制;共產黨當年所搞的革命運動系為民主革命、所建立的根據地稱之為人民民主政權,有首歌唱道「建立了敵後根據地,實行了民主好處多」,然其執政後則明確宣佈「我們就是要實行獨裁」(見《毛選》1-4卷合訂本第1364頁);鄧小平在執政前也曾極力主張為「四.五運動」平反、極力提倡「解放思想」,然執政後卻堅決反對「自由化」──這就是近百年來的中國政治歷史之事實。面對著這些歷史的事實朋友們不妨想一下,這難道是一種偶然巧合呢還是有其必然因素在其中呢?我想答案應該是後者。由此我敢斷言:即便是讓那些高喊「民主」的「民運鬥士」們在中國執政的話,他們一朝權在手後也必然會大搞「集中」;他們高喊「民主」其實際乃是要向共產黨奪權而決不是真的要給人民以「民主」,您不信嗎!正所謂「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下冊第603頁)。

三、上述的歷史事實實際就是在告訴我們:在中國這個特定的歷史和社會環境下除了搞「集中」外你別無選擇。在中國一旦實行那種「亂哄哄你方與唱罷我蹬場」的「多黨執政、輪流座莊」的「民主」制度,其結果只能是一個字:「亂」──你下了台,那將會出來多少個人想上台的人啊!那麼多的人都爭著要上台,豈能不大打出手、亂成一鍋粥?中國的歷史早就告訴過我們:「改朝換代」這四個字的背後乃是血流成河、人頭落地啊!最終遭秧的還是老百姓,不流血的「改朝換代」在中國大陸似乎沒有出現過。而「改朝換代」的受益者則是政治家們,而政治家們在「13億」中能佔多大的比重呢?中國這麼大,13億人若是「亂」起來那還了得嗎?不要說中國無法實現「發展」、「進步」了,那也將是世界性的災難啊!上天將「民主」的種子播撒在西方的土壤中而將「集中」的種子播撒在東方的土壤中的,這已是個無法更改的事實了。那麼,「民主」的種子只能是在西方的土壤上生根開花,東方的土壤則必須依靠「集中」之犁來耕耘──這就如同「咖啡」的種子只能是在南方的土壤上開花結果,「松柏」的種子則只能是在北方的土壤上茁壯成長一樣;在中國的黃土地上靠「華盛頓」、「邱吉爾」是無法實現有效的統治的,在西方的土壤中「毛澤東」、「鄧小平」也無法施展抱負──這是西方和東方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四、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了一個地位穩固的執政者了──「中共」,這應該說是中國老百姓的一大幸事啊!其實,誰執政老百姓還不都得過日子呢──在東方文化傳統下,實行「集中」、確立一個權威乃是走向繁榮的前提和保證。請看事實──

中國正是實現了「集中」(共產黨執政)後才從一個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一個初步繁榮的中國、正在向「崛起」、「復興」的目標穩步邁進;

新加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李光耀先生是功不可沒的。那麼李光耀先生執政期間搞的是「民主」呢還是「集中」呢?朋友們如有興趣的話不妨向新加坡人打聽一下。

南韓成為「亞州四小龍」乃起步於六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南韓正是處在朴正熙的獨裁統治之下啊!

台灣成為「亞州四小龍」也是起步於六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台灣不也正是處於兩蔣的獨裁統治時期嗎──兩蔣搞獨裁,台灣有發展;老李搞「民主」台灣亂象生。這不能說不是個事實吧。

香港走向繁榮也決不是「民主」制度的功勞。一百多年來香港所實行的是「總督制」──「總督」是由英王任命的而不是由香港市民選舉出來的;

越南也是共產黨的一黨執政,聽說越南目前的經濟發展也是很快的、社會也是穩定的。

──以上這些總歸是個不能不承認的事實吧。如果承認這些是事實的話,那麼你認為做為東方國家、做為東方文化母體的中國是應該搞「集中」呢還是應該搞「民主」呢?

  不錯,北韓的金氏父子搞的也是獨裁,然北韓的經濟卻是一團糟。這也是個事實。然一比六的事實恐怕說明不了太大的問題吧!

五、在「集中」制度下,最高領導者一旦犯了錯誤就會導致全局性的災難,這的確是個事實。事實上「中共」在執政後也的確出現過這種災難(大躍進、反右、文革)。這種災難具體落到某個人的身上就會形成委曲、冤案等。但這只能說是「代價」而不能成為要求「中共」下台的理由。對於這情況怎麼解釋呢?那只能用中國的文化──「忠」和「孝」──來解釋了。爹打兒子打錯了,這能成為不讓爹「當家」的理由嗎?眾所周知,鄧小平在毛澤東主政時曾受到極大的委曲,然維護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威信的最堅定者卻是鄧小平。在家講孝,在國講忠,這是做中國人的基本準則。國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擴展,過去講忠於皇帝,現在講忠於國家和人民,萬變不離其「忠」,正所謂:忠不可廢於國、孝不可馳於家、忠臣致死身不退啊。所謂的「中國人」說到底就是由中國文化塑造出的人、就是認同中國文化的人,背離了中國文化、不認同中國文化,那他就不能稱之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六、當然,做為執政者應該是如履薄冰、鞠躬盡瘁,盡量少出錯誤──「中共」以往所搞的「整黨」、「整風」、「黨建」、「反腐」及目前所搞的「保先」活動其目的就在這兒。但,我們不能苛求「中共」不犯錯誤,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天底下你到那兒去找不犯錯誤的政黨和個人啊。

七、現在應該清楚了:搞「集中」會有代價,搞「民主」也會有代價,天底下就沒有不付代價而能得到的東西,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您說,在中國是搞「集中」的代價小呢還是搞「民主」的代價小呢?

八、西方人對於「集中」似乎天生就抱有一種反感和敵意的心態。其實,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了,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也已不是當年的中國共產黨人了,恰如今天的國民黨已經不是當年的國民黨了一樣──與時俱進、楊柳新翻、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這就是說,今天中國所實行的「集中」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集中」了而是一種「開明的集中」;今天中國所講的「專政」也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暴力、鎮壓、監獄、勞改……」了──當然,對於那些殺人、縱火、搶劫等惡性刑事犯罪分子除外──在今天的中國,沒有人是因為對共產黨提出批評而進監獄的。請相信這是事實。

九、西方人似乎擔心中國在「集中」制度下一旦崛起之後就會對別國構成威脅。這乃是不瞭解中國文化、進而不瞭解中國人的性格之使然。

眾所周知:人的行為乃是由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心理狀態、人格特徵等決定的,而打造「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心理狀態、人格特徵等」的東西恰就是文化。中國文化教導中國人的是「合為貴,忍為高,遇事不爭,吃虧是福,得理讓人,以弱示強,以柔克鋼......」,那麼,由中國文化所塑造出的中國人天生就具有「合」的基因。天生就具有「合」的基因的中國人在對外交往中必然會把「不當頭」、「和平共處」作為基本國策,「沒事找事」、「製造事端」、「威脅別人」決非是中國人的性格。

小有小的難處,大有大的難處;沒崛起之時有沒崛起之時的問題,崛起之後又會有崛起之後的問題。中國這麼大,到什麼時候問題都少不了。處理國內問題歷來是中國的首要問題和當務之急。中國能把自己的問題處理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哪還有精力去威脅別人呢?

因此,擔心「中國一旦崛起之後就會對別國構成威脅」實在是杞人憂天,大可不必。消除這種擔心的辦法只能是加強中、西方之間的文化相互交流,通過相互交流使西方人瞭解中國的文化進而瞭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十、結論:這個世界不是、也不可能是單一色彩的而是矛盾的,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客觀事實呀。那麼,在人類社會中也就必然是「民主」與「集中」並存──無論你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沒有陰也就無所謂陽了,沒有東也就無所謂西了,沒有冷也就無所謂熱了,沒有大也就無所謂小了……。同理,沒有「集中」何以會有「民主」?一切都是相對而存在的嘛,中國古代先哲「老子」講的好:「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只要這個世界上有「民主」的存在,「集中」就絕不會消亡。

我願意與西方朋友們(包括王丹先生)討論上述這些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