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貝多芬誕辰250年 全球如何慶祝?

Gaby Reucher
2019年12月22日

貝多芬是最知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全球各地都將為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舉行慶祝活動。在許多國家都將舉行精彩音樂盛宴。

Pressebilder Film Beethovens Neunte von Christian Berger | Tan Dun
中國作曲家譚盾:來自貝多芬的靈感圖片來源: DW/C. Ber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果有人在2020年時環游世界,可能可以一飽耳福,將貝多芬所有作品的不同版本都欣賞一回。從紐約、上海、聖保羅、開普敦、莫斯科到全歐洲,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鋼琴作品、小提琴奏鳴曲、歌曲以及九首交響曲將響徹全球。

貝多芬的作品不僅在歐美受到關注,土耳其、伊拉克、印度等國的音樂家也在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之際排練起貝多芬的曲目。跨洲的合作項目為貝多芬樂迷以及認同其自由博愛思想的人們搭起了橋樑;如同他的《歡樂頌》歌詞一般,"四海之內皆兄弟"。

從波昂走向世界

在貝多芬的出生地波昂,許多慶祝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成立於波昂的貝多芬周年紀念組織BTHVN為300多個項目提供資金援助,並且發起了幾個大型項目。該組織負責人布羅克(Malte Broecker)表示:"我們與許多國際單位合作,例如於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和上海藝術節合作,並委託作曲家譚盾以《第九號交響曲》為靈感進行創作。"2020年秋季,譚盾將在波昂的貝多芬音樂節上演出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及其作品《九歌》並展開巡迴。

貝多芬在波昂度過了人生前22年,之後居住在維也納直至辭世。兩個城市都舉辦了大型特展紀念貝多芬。位於波昂和維也納的貝多芬故居以及歐美的國家檔案館及圖書館,紛紛向公眾展示罕見的貝多芬親筆簽名及書信。BBC、法國廣播電台、德法ARTE電視台和西德廣播電台等廣播及電視台將從檔案庫中調出珍貴的影音。

波昂的貝多芬故居修葺一新圖片來源: David Ertl

貝多芬留下了大量作品。難怪他會被公認為有史以來全球最知名的古典樂作曲家。他在陷入全聾後寫下的《第九交響曲》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最常被演奏的作品

瀏覽各大交響樂團的音樂會節目單後會發現,《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誕辰紀念最常被演出的作品。巴黎、芝加哥、東京、聖保羅或香港的知名交響樂團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這首曲目。知名希臘指揮家庫倫其思(Teodor Currentzis)帶領的來自俄羅斯彼爾姆的永恆樂團(Musica Aeterna)將會在維也納、薩爾茲堡、波昂貝多芬音樂節上演出。

由義大利籍音樂總監裡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領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將演奏貝多芬的交響曲及鋼琴奏鳴曲。樂迷們在巴黎除了室內樂外,還能欣賞獨奏音樂會,登台演出的包括大牌指揮家及音樂家如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分別由菲利普‧約丹(Philippe Jordan)和西蒙‧拉特爾(Simon Rattle)領軍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及倫敦交響樂團等。

德國小提琴家穆特圖片來源: Deutsche Grammophon/Harald Hoffmann

著名小提琴家安娜-蘇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將展開世界巡演並與鋼琴家蘭伯特‧奧奇斯(Lambert Orkis)合奏貝多芬最知名的小提琴奏鳴曲,演出地點包括三藩市、上海、北京、倫敦和漢堡。

貝多芬的無限魅力

法國日報《費加羅報》以"貝多芬巨獸般的生日"為題警告稱,各大音樂廳即將迎來嚴重"交通堵塞"。確實,知名演奏家、指揮家和交響樂團正湧入全球各地的演奏廳。

莫斯科在2020年貝多芬誕辰250年也舉辦了貝多芬音樂節,不僅紀念貝多芬,也紀念柴可夫斯基的180歲誕辰。

值得關注的還有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的節目單。在一場大型管弦樂音樂節上,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將與其他重要女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演奏,主題是"淑女v.s.貝多芬"。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想借此強調其對性別平等的關注。

全球聚首

美國巴的摩爾交響樂團和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的美籍女指揮家馬琳‧奧爾索普(Marin Alsop)發起的"同在一起"(All together)項目是貝多芬之年的精彩看點之一。奧爾索普將到五大洲巡迴,在紐西蘭、美國、巴西、英國、奧地利、澳洲和南非演出《第九交響曲》。

奧爾索普項目的特別指出在於,《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的《歡樂頌》將以演出當地的語言吟唱,象徵各種文化的友好團結。在雪梨的巡演期間,當地原住民的傳統音樂也是演出環節之一。這場巡迴的最高潮是2020年12月在紐約卡內基大廳的閉幕演奏會,屆時將有該市250名歌手及代表不同流派的客座藝術家一同登台。

《第九交響曲》的「歡樂頌」在世界各地傳唱圖片來源: DW

熱愛自然的貝多芬

貝多芬熱愛自然和鄉村生活,因此位於波昂的貝多芬周年紀念組織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共同發起了"田園項目"。

"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演奏的就是'田園',反映出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我們在'星期五為未來'運動和氣候變遷的時代中思考如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BTHVN項目負責人路易茨(Elvin Ruić)如是說。"這是一個攸關全世界的議題。貝多芬的田園是對造物主的贊頌,同時也是為保護環境大聲疾呼。"

此次活動邀請全球藝術家以此作為藝術及音樂創作靈感,拍攝影片上傳至項目網頁。德國之聲將於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播放關於該項目的紀錄片。

從歐洲外的角度看貝多芬

歌德學院則希望從國際角度來紀念"另一個貝多芬"。貝多芬對於在殖民時期傳入歐洲的亞洲和東方國家音樂極為感興趣,古典樂也在此時期傳入了非歐洲國家。

歌德學院在印度和伊斯坦堡推出了"東方變奏"項目,將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與傳統印度和土耳其樂器結合。伊朗女作曲家馬蒂‧卡沙尼(Mahdis Kashani)參考貝多芬的《致遠方的愛人》,為人聲和鋼琴譜曲。

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在伊拉克幾乎已是伊拉克國家交響樂的標準曲目。德國和伊拉克藝術家希望通過音樂創造一場過去與現代的新對話,自由和克服暴力等理想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自2020年起,這些作品將會在相關國家的演奏會或裝置藝術中呈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