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買車做甚?"拼"了吧!

2013年6月11日

25年前德國首次出現"拼車"服務。25年過去了,大型汽車集團也紛紛加入這一服務領域。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拼車"服務更是變得前所未有的便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1988年,在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住在柏林的彼得森家三兄弟十分偶然地談起了共同分享一輛汽車的話題。也許就是這一閃念,這一年的6月10日,馬爾庫斯‧彼得森(Markus Petersen)在西柏林開始提供全德境內第一個汽車共享(Carsharing)服務。

不過德國並不是第一個發明"汽車共享"的國家,瑞士人比德國人還要早上幾個月。"汽車共享"的主意很簡單:買一輛車要花不少錢,但是通常情況下,一天下來大部分時間車只是停在某一個地方。如果很多人共同使用這一輛車,不僅可以省錢,而且也更為環保。

17000馬克的起步

1988年,彼得森向父親借了17000馬克作為啟動資金。最開始可供分享的只有一輛出廠10年的歐寶Kadett。參與分享的第一批50個客戶每人先期交納1000馬克,每個月再另外交10馬克,當然根據駕駛的公理數長短還要再另算錢。而且當時停車和取車的地方只有一處。

彼得森說:"80年代末期大家頭腦裡都有點環保意識。大家都覺得汽車數量應該受到限制。那時候甚至參與拼車的條件中有一項是參與者本人不得擁有汽車。"

德國鐵路也開始提供"拼車"服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全國範圍的"拼車"服務

"拼車"這項服務蔓延得很快。90年代初期越來越多的城市湧現出"拼車"公司。一些原本抱著保護環境減少汽車廢氣排放想法搞起拼車業務的人隨著這項服務的發展也都大賺了一筆。

2001年,彼得森的"拼車"公司已經發展到在柏林和漢堡總共擁有300輛車的規模,客戶群體多達5000人。但是那一年開始公司的業務卻開始走下坡路,2004年最終被一家荷蘭"拼車"公司收購。

大型汽車集團的加入

原本以綠色環保為目的的"拼車"行業發展到今天,很多大型企業例如德國鐵路甚至戴姆勒和寶馬等汽車製造商也都加入進來。德國法蘭克福社會環境研究所的專家戈茨(Konrad Götz)說,現在大家都知道,環保出行已經變得十分重要。環境、環保這樣的話題成為社會關注的核心話題,很多大型工業集團都開始利用"無公害"這樣的標籤招攬顧客。

奔跑在柏林街頭的"拼車"

戈茨說,汽車製造商參與"拼車"行業的原因有所不同。有調查顯示,特別是在大城市,新一代年輕人不再崇尚追求擁有自己的汽車,這不再被年輕人放在實現未來心願最靠前的位置。所以汽車製造商擠進"拼車"行業是為了通過這種方式抓住年輕顧客。

網路时代帶來出行革命

2009年以來戴姆勒公司在德國多個城市建立起car2go"拼車網"。與傳統意義上的拼車不同,顧客無需再前往固定的停車地點取車,而是在網上查詢距離自己最近的車停在哪裡。而且顧客也無需再將車開回指定的地點,而是原本自己的目的地是哪裡,車就可以停在那裡。計費也簡單地按照時間來計算。

拼車公司DriveNow的新聞發言人菲舍爾(Michael Fischer)說,汽車工業正在經歷一場轉型。"傳統的汽車生產商已經開始轉型發展為出行服務的提供商。"網路所帶來的更大的自由空間加快了這一發展趨勢。菲舍爾說:"我們這裡90%的訂車需求都是通過智慧型手機发出的。"

研究學者也認為出行革命正在形成。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将汽車、鐵路、公共交通、飛機、自行車連接在一起,讓人們在未來可以在這些交通工具中任意選擇組合。"拼車"行業將發展成為大眾市場。事實上調查數據已經證實了這一判斷。2012年45萬人至少使用過一次"拼車"服務,而這一發展仍在呈上升的趨勢。

作者:Marc von Lüpke 編譯:洪沙

責編:任琛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