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以前也「玩」過
2017年1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一再針對中國和墨西哥提出的增加關稅門檻等威脅,他之前的多位美國總統也奉行過類似的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共和黨陣營的總統。不過如今,該黨堅決提倡貿易自由。
早在1983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下令對日產摩托車加徵45%的關稅。當時大量廉價日產貨湧入美國市場。4年後,雷根一邊倡導自由市場、堅決抵制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另一方面卻又下令限制進口日產汽車和鋼材,同時向日產電視及電腦和半導體產品加徵100%的高關稅。
1971年,時任總統尼克森宣佈實施"新經濟政策",單方面停止黃金美元兌換,造成美元貶值,並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迫使其他和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不得不重新調整其貨幣匯率政策。
在過去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美國共和黨是推崇自由貿易的大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學教授埃裡克‧羅威(Eric Rauchway)說,在共和黨成立和發展初期以及之後的幾十年裡,高關稅、優先發展美國工業的保護主義都是該黨的核心政策。
又被稱為"老大黨"(縮寫GOP)的共和黨正式成立於1854年,當時正是美國西北部工業大佬為抵制英國工業產品衝擊美國市場而試圖掀起貿易保護主義之際。
《應許之地:一部美國經濟史》(US economic history "Land of Promise")的作者林德(Michael Lind)在書中寫道,共和黨總統直到二戰前,都是提倡以保護美國工業出發、建築"關稅高牆"的政黨。
這樣的經濟政策也並非沒有阻力。比如美國南方各州大農場主(大多是靠剝削黑奴起家),就在民主黨的支持下提倡自由貿易,以便允許他們向英國出口棉花以及從他國進口價格低於美國原產的農具機車。
不過在共和黨執政的任期裡,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一直延續到20世紀上半葉,甚至在1929至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有過之無不及。1930年6月17日,"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Act )經胡佛總統簽署成為法律,該法案2000多種的進口商品關稅把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提升到歷史最高水準。
隨著二戰對歐洲和日本經濟的嚴重摧毀,美國開始奉行180度大轉彎的自由貿易政策。經濟史學者林德分析說,是因為美國工業當時在全世界沒有競爭對手。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又開始針對日產和德產進口商品的限制政策,1980至82年美國經濟受全球經濟危機重創,對進口商品的關稅政策更加嚴厲。
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羅威分析說,每當美國經濟出現危機時,就給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機會,而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大,保護主義更多體現在阻擋廉價商品的湧入。川普决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以及挑釁威脅中國發起貿易戰等做法,與美國之前經歷的保護主義階段如出一轍,"這些就是川普正在復興的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經濟史學者林德如是說。
謝菲/任琛(法新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