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路透社報導,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週一(7月14日)在該國首都亞松森的一場雙邊投資會議上表示:「我們懷著期待與滿滿的熱情,準備在30天後迎接賴總統的到來。」
貝尼亞補充說:「這是為了向世界展示,小國也有能力成為全球的重要參與者。」據悉,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也出席了這場會議。巴拉圭是台灣僅有的12個邦交國之一,也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一個邦交國。
台灣媒體「聯合新聞網」週二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賴清德將在下個月出訪台灣的中南美洲邦交國,分別為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裡斯,期間將過境美國紐約及德州達拉斯。
台灣總統府未證實相關報導,稱目前「沒有相關說明」,如果有確定安排會適時對外公佈;台灣外交部稱,目前沒有元首出訪的相關資訊;美國國務院亦未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二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美方必須嚴肅考慮台灣問題對於中美關係的敏感性,應謹慎處理,並說「中國一貫反對台灣領導人以任何形式、任何藉口『竄訪』美國的行為」。
自今年初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賴清德尚未過境或正式訪問美國。不過他在去年底前往太平洋地區時,曾經過境夏威夷與關島。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此次出訪巴拉圭途中過境美國,儘管行程低調,但也引發不少國際關注和來自北京的批評。在過去幾十年中,過境外交一直在台美政治互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圖片來源: Reuters/S. Lam2023年8月,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前往巴拉圭參與新任總統就任典禮,去程過境美國紐約,回程則短暫停留三藩市。賴清德身為民進黨黨主席,也是下屆總統選舉的熱門候選人,他此行保持「低調」、未安排與美國國會議員見面,但仍引發中國官方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賴清德「竄美」,稱其「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台灣外交部則回應稱中國無權干涉民主國家正常交往,沒有理由過度反應。
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Shufu Liu/Zuma Wire/IMAGO台灣總統蔡英文2023年3月底至4月初訪問拉美邦交國,途中順道停留美國紐約和洛杉磯,並且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洛杉磯見面,這也是幾十年來在美國領土會見台灣領導人的最高層級美國政治人物。當時中國外交部對此批評道:「針對美台勾連的嚴重錯誤行徑,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據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統計,雖然台灣總統自1994年就有過境美國紀錄,但在蔡英文任內,停留美國的時間明顯更長,且她每次訪問都會過夜,參與的活動也更豐富。
圖片來源: Yuki Iwamura/AP/picture alliance蔡英文總統並非首次利用過境美國的機遇與美國高層開展互動。台灣為數不多的邦交國中,許多都位於拉美,離東亞地區路途遙遠,航程往往比經乃至突破普通民航飛機的極限。因此,台灣領導人出訪拉美,通常都會經停美國。圖為2017年蔡英文過境夏威夷珍珠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Ellen Russel台灣領導人在過境美國期間受到什麼樣的待遇、與誰會晤,自然也成為了台美、中美、兩岸關係的風向標。圖為2018年3月,蔡英文在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與美國新墨西哥州長馬丁內茲會面。
圖片來源: Reuters/R. Chiu自2016年上任總統以來,蔡英文過境的美國城市包括紐約、邁阿密、休斯頓、丹佛、三藩市、洛杉磯等。不過,台灣領導人從來沒有在任內到過美國首都華盛頓。圖為2019年7月,蔡英文抵達紐約時與前來機場的台灣僑民合影。
圖片來源: Office of President, Taiwan (R.O.C.)台灣的過境外交始於1994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借訪問拉美之機,經停夏威夷,但是美國為了避免激怒中國,只允許機上人員上廁所、加油,但是不予「過境簽證」。後來,美國專門為此修改法律,並且在1995年允許李登輝過境。圖為李登輝總統1995年6月在紐約州雪城漢考克國際機場發表演講,多名國會參議員出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Sikes李登輝的這次過境,是以「私人訪問」的名義,受邀前往其母校康奈爾大學進行演講。不過美方全程予以禮遇,這也觸怒了北京,間接引發了之後的台海飛彈危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B. Sikes陳水扁總統的美國過境待遇則相對較低。當時,在反恐等多個議題上需要中方協助的小布希政府,視獨立色彩鮮明的陳水扁為「麻煩製造者」,其過境地點也時常被迫選擇在阿拉斯加等偏遠地區。甚至還發生過專機起飛後美方通知不予過境的事件。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馬英九2008年上台後,兩岸關係、台美關係均明顯好轉,同時期的中美關係也相對較好,因此美方給予馬英九的過境待遇同前任陳水扁相比也顯著提高。北京與台北在馬英九任內達成了「外交休兵」的默契,因此馬英九在過境時相對低調,北京也對此鮮有抗議。不過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則抨擊馬英九低調過境美國為「自我矮化」。
圖片來源: Reuters/E. Munoz 影響川普與習近平會晤?
由於從台灣前往中南美洲的距離遙遠,過去台灣總統出訪中南美洲友邦時,通常會在美國領土「過境停留」。北京的一貫立場是譴責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行為,並表示堅決反對台灣與美國之間的任何互動。賴清德可能在8月出訪巴拉圭期間過境美國的消息,也被預期會激怒北京。
《南華早報》15日引述不具名人士說法指,美國有可能擔心這影響到川普與習近平的雙邊峰會,因此拒絕賴清德的過境計劃。該報導稱,有消息指美中領導人可能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在韓國慶州或北京會晤。
美國前國安委員會成員、中國問題分析師穆恩(Jeffrey Moon)表示,賴清德的行程必須要非常謹慎處理,避免對中美峰會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穆恩指出,若賴清德維持過往台灣領導人過境美國的標準做法、不參加政治會議或發表政治言論,那可能就不會干擾到中美雙邊關係,「中方會密切關注他的言行」。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