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完成武統準備 宣佈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2025年11月26日

台灣總統賴清德26日表示,中國近年對台威脅加劇,欲「以武逼統」併吞台灣,並宣佈投入新台幣1.25兆元國防特別預算,用於打造「台灣之盾」防空系統等,展現保護台灣的決心。對於這項預算是否涉及美台關稅談判,賴清德則稱兩者無關。

圖為賴清德在台上致詞
台灣總統賴清德宣佈1.2兆台幣的國防特別預算(資料照)圖片來源: I-hwa Cheng/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賴清德週三(11月26日)在總統府記者會上稱,中國近來全面推進「把『民主台灣』變成『中國台灣』」的企圖,對台灣的國安及民主造成嚴重威脅。他表示,台灣將透過建構「民主防禦機制」以及「國防關聯產業」因應中方行動。

賴清德指出,北京對台灣和印太地區的威脅加劇,近期在日本、在菲律賓,在台海周邊,實施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及假訊息等複合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在演說中稱:「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台灣』為目標,加速侵略台灣的軍事整備......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台灣」。

這段發言在台灣社群網路引發諸多討論與揣測。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晚間表示,賴總統並非指中國將於2027年發動對台的侵略戰爭,而是指中國正以2027年為節點,推進武統台灣的各項軍事準備等。郭雅慧並提及了美國方面的2027年說法指,「包括美國國會近期報告所稱,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解放軍做好攻台準備的時間點。」

中國可能在2027年對台動武的說法,最初來自於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他在2021年卸任前,曾於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警告,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攻打台灣;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也曾說,習近平已命令解放軍在2027年前為攻台做好準備。

不過中國從未公開提及對台動武的具體時間表。2023年,有消息人士稱,習近平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見面時,曾否認中方計劃2027年或2035年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說法。

賴清德週三也提及,除了武力外,中國正在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欲在國際上「消滅台灣主權」。他指控北京透過「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塑造實質治理台灣的假象;並在台灣內部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

賴清德稱:「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台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點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台灣』變成『中國台灣』就可以換取『和平』......歷史證明,向侵略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

根據賴清德週三的說法,台灣將在未來8年投入1.25兆新台幣的國防特別預算,除了用於軍事採購,也有部分是投資國內軍事工程,建構包括「台灣之盾」防空系統、高科技、精準打擊的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強化國防產業等。

此外,他重申台灣的國防預算也將按照北約標準,明年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這項計畫符合美國早前對台灣提升國防預算的要求。

不過這項國防特別預算仍須經過立法院審議,通過後才可執行。

對於中日之間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及「台灣有事」發言所引發的衝突,賴清德向媒體回應:「我們希望中國能夠明白,印太地區每個國家都對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負有責任,我們尤其希望中國作為該地區的大國,也能展現出大國應有的責任感。然而,中國卻不斷對鄰國發出威脅和發動攻擊。這並非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行為。」

台灣軍演 模擬中國入侵

01:2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賴清德:國防預算無關美台談判

週三的記者會前,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預告這項預算案將用於從美國購買武器。但他在記者會上面對媒體提問,這項價值1.2兆台幣的國防預算是否涉及台美正在進行中的對等關稅談判時,賴清德否認,表示預算的主要目的是展現台灣守護國家的決心,以及對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承諾。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隨後透過聲明,稱美方對台灣新增國防特別預算表示歡迎,「美國支持台灣快速取得強化嚇阻所需的關鍵不對稱戰力,而這與《台灣關係法》以及數十年來橫跨多屆美國政府的一貫承諾相符。」

谷立言也指出:「確保兩岸分歧在不受脅迫的情況下以和平方式解決,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利害攸關的事。」

國台辦發言人彭慶恩則在週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賴清德投書《華郵》的內容,稱「民進當局為了一己私利,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將本可以用來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錢浪費在購買武器,討好外部勢力上,只會把台灣推入災難境地。」

台灣如何應對川普关稅威脅?

03:1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