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購買租賃窮國耕地,富國推行新殖民主義

2009年4月13日

富有國家和一些大公司集團購買或租賃窮國的肥沃農田,在犧牲窮國農民利益的基礎上為富國生產糧食,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把這一新做法稱為「新殖民主義」。最近,《南德意志報》發表文章分析了這個國際新問題:

窮國種地,富國收獲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租賃這些土地的國家主要追求兩方面的利益:保障本國糧食供應並獲取利潤。它們擔心本國居民的糧食供應安全,所以長期投資國外耕地。尤其富含石油、但缺少耕地的海灣國家在糧食問題上想要擺脫自由市場、中間商和價格大幅波動的制約。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大型農業公司集團、最近也有私人投資者、投資基金會和銀行紛紛開始投資海外農田。

中國也有類似的擔心。隨著急速的工業化、環境污染、水資源匱乏和沙漠化,中國的農田面積正在收縮。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對糧食日益加大的需求,中國現在已經必須進口小麥。由於氣候變化等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全世界將出現糧食短缺,到那時,進口糧食將變得十分昂貴。

多年來,中國農業部鼓勵本國的農業企業在國外購買適宜耕作的土地,農業部也正與一些國家的政府談判。在巴西,中國想租賃土地種植大豆;在辛巴威,中國國家獲得了十萬公頃種植玉米的土地。重慶市在寮國擁有五千公頃土地。向中國出租或出售耕地的國家名單很長,而出讓本國土地的並非都是民主合法政府:《亞洲時報》2007年曾報導說,中國的公司在緬甸北方既與軍人政權的軍隊、也與反叛的民兵合作,迫使農民種植新的水稻品種,供出口中國。

贊成這種做法的人認為,有關各方均可受益,富國可以保障糧食供應,窮國可以獲得基礎設施和科技知識。批評人士回應說,許多情況下,依靠這些合同發財的是所在國的腐敗政府,當地人民大多一無所獲。小農戶被驅離自己的土地,為工業化新農業騰出地方。如果他們運氣好,會被土地的新主人雇為短工。但大多數農業公司帶來自己的農業工人。韓國大宇公司就準備把南非的農業工人帶到馬達加斯加,中國的名聲尤為不好,據說在莫桑比克已有近一萬名中國移民在租賃的稻田中耕作。」

南德意志報最後談到跨國開發農業對生態帶來的危害:水土流失、物種減少、單一經營是過度開發的必然結果。對於開發的外國公司來說,也有很大的風險:

「長期來看,這樣的政策將導致社會和生態災難。當地人不會長期看著自己土地上收獲的糧食運往國外,而自己卻在忍飢受餓。無地農民將示威抗議,這些國家的軍隊會保護外國投資者免受本國居民的攻擊嗎?難道土地租賃者能動用武力把地裡的莊稼運走嗎?」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