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走鋼索:習近平願意冒險調停俄烏戰爭嗎?

採訪記者: William Yang | 葉家均
2022年3月10日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各方談判進展有限。仍未看見盡頭的戰爭,能不能談出和平?歐盟也把目光拋向了與俄關係親密、但面對烏克蘭危機態度始終曖昧的中國。習近平願意成為俄烏戰爭的調停者嗎?德國之聲訪問中國、俄羅斯、與歐洲的5位專家,剖析北京的顧慮與盤算。

China | Russland | Virtuelles Treffen zwischen Xi Jinping und Wladimir Putin
面對烏克蘭危機,中國發言始終四兩撥千斤。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Yin Bogu/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烏戰爭爆發已逾兩星期,這場劇烈改變歐洲地緣政治、同時牽動印太局勢的戰爭,是否有「談出和平」的可能?歐盟將目光拋向了與俄關係長期親密的中國。

日前,歐盟外交及安全事務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喊話稱,歐美都無法成為俄烏戰爭的和事佬,這個角色沒有替代選擇,「只能是中國」;本週二(3月8日),德國、法國與中國召開領導人視訊會議,商討俄烏危機。

三國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要持續對話、談判,「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並稱西方制裁俄羅斯「對各方都不利」。習近平還稱,中方「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保持溝通和協調,根據當事各方需要,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作用。」

但北京會採取具體行動、擔任調停者的角色嗎?德國之聲訪問了來自中、俄等多地專家,他們皆認為可能性不高。

專家:北京不太可能出面調停

俄羅斯智庫「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的學者博奇科夫 (Danil Bochkov)認為,「中國不會願意以調停人的身份介入這場衝突,因為這將不可避免地把北京推到危機檯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問題專家時殷弘也認為,「儘管中國並不滿意普丁對烏克蘭的行為,但總體而言,中國需要仰賴與俄羅斯的戰略軍事夥伴關係」,「這讓人很難相信,北京會願意、或者說有能力扮演牽制普丁的角色」。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資深跨大西洋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持同樣看法,認為北京「除了這些對和平願望的一般性表達之外,不會願意直接干預俄羅斯想做的事。」

「換個角度看,如果中國在其周邊地區採取行動,中國會對俄羅斯有什麼期望?他們當然不希望普丁來跟他們進行貨真價實的調解努力。」馬安洲認為,在國際——尤其是歐洲的——壓力之下,中國也許會願意擔任「假裝的調解角色」,但也僅限於幫忙傳話搭橋這類工作而已。

俄烏戰爭爆發已逾兩星期,談判進展有限。圖為3月初,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的戰爭光景。圖片來源: SERGEY BOBOK/AFP

對此,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歐盟中國政策研究員英莎麗(Dr. Sari Arho Havren)表示,自己很懷疑北京真的會介入調解,「因為普丁對妥協幾乎沒興趣,(調停的)起點對北京來說將非常苛刻。」

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項目的中國問題專家狄雨霏 (Didi Kirsten Tatlow)則稱,「希望習近平能夠成為一個中立、甚至有效的調解人,我認為這是相當錯誤的。」但她也補充道,「如果中國認為它可以藉機擴大對歐影響力和控制力,那麼它有可能會同意出面。」但對歐洲來說,這這在戰略上不是個好主意。

走鋼索的中俄親密關係

面對烏克蘭危機,中國發言始終四兩撥千斤,重申模稜兩可的既定官方立場。

俄羅斯智庫學者博奇科夫認為,中國立場基本延續了今年2月中俄聯合聲明的基調,「俄羅斯和中國都認為,目前的烏克蘭危機是由美國和北約挑起的。因此,中國對俄羅斯的默許支持並沒有什麼不一致的地方。」

今年2月,習近平與普丁會面後,雙方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兩國的共同利益與戰略目標。日前王毅也稱,無論世界上發生什麼短期變化,中國都不會從其長期的戰略重點和目標中分心。

對此,狄雨霏解釋,中國與俄羅斯有著「打敗民主國家、建立新秩序」的共同戰略目標。她認為,「北京在這種情況下不是一個中立者,中國堅定地站在俄羅斯一邊。」她稱,習近平確實認為他現在有機會改變世界秩序,並與普丁一起建立他所謂的新時代。

中國是烏克蘭危機的最佳調解人嗎?

01:5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俄展望共通的戰略目標,但兩國的親密關係的背後仍有許多微妙角力。馬安洲指出,過去中國願意擔任調解角色、發揮作用,比較都是屬於處理「小老弟」類型國家的情況,「在這些國家,顯然是他們(中國)在發號施令」,但面對俄羅斯情況卻不是這樣。

英莎麗也表示,她不認為北京會利用自身的「老大哥」力量,施壓俄羅斯這個「沒有上限」的夥伴,因為這將打破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

北京接下來怎麼做?

多位專家認為,北京在衡量自身長期利益下,基本上仍會與俄羅斯維持親密同調、但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目前各方都在仔細審視中國的一舉一動。」博奇科夫稱,「對中國來說,最好和最合理的選擇是與俄羅斯保持友好關係,同時與西方保持強有力的經濟聯繫——這些只有當它遠離眼前正發生的災難(烏克蘭危機)時,才有可能。」

中俄關係親密,但同時也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中俄關係親密,但同時也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圖片來源: daniel0Z/Zoonar/picture alliance

北京可能將繼續在烏克蘭議題上迂迴表態,同時,俄羅斯當前面臨的國際壓力與制裁,也給了習近平預料之外的啟發。

馬安洲表示,一開始,中國是希望有個強大的俄羅斯夥伴。「他們希望俄羅斯能以強大的姿態出現,他們希望這種新的、沒有限制的夥伴關係,是與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夥伴建立的。他們可以在能源、技術、軍事、外交和各種事情上密切合作。」不過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受到打擊、經濟地位被削弱,種種變化讓俄羅斯看起來是一個不如中國在2月初簽署聯合聲明時,那樣有能力的夥伴。

英莎麗則稱,「北京一直希望戰爭能自行解決,不必捲入其中。它將持續談話,但會避免走上任何可能被俄羅斯和西方國家誤解的路,以免二次制裁。」她也補充稱,俄羅斯因為制裁而經濟形勢惡化,這也為北京提供了新的機會,「例如:在俄羅斯投資中國的戰略領域,以確保其未來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從而減少對西方的依賴、加強國內自給自足。 」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