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越南人民的30年脫貧路

Rodion Ebbighausen2015年5月31日

30年前的越南還飽受飢荒困擾,如今,這個東南亞國家已經在脫貧上取得了巨大進展。不過,越南在這一領域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Vietnam Hung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odong

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周三發布報告稱,在和糧食短缺問題的鬥爭中,東南亞國家相對其他地區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1990年,東南亞有1/3的人口面臨營養不良。而如今,東南亞營養不良的人口只有1/10。這其中,越南的進步尤其顯著。而越南解決這些問題,僅僅花了大約一代人的時間。

出生於1958年的越施明(音)見識過戰爭,經歷過配給制。她說,從前,飢荒並不是稀罕事。城鎮居民的每月定量糧食配給是13公斤,其中只有不到一半是米,其它則是玉米粉或者木薯粉。越施明說,這樣的定量對於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而言,明顯是不夠的。

在越南戰爭結束後,配給制並沒有宣告終結,反而更為嚴格了。河內政府將戰時經濟轉向蘇聯式的經濟模式。越施明介紹說:"可是集體化措施並沒能起效。沒有人覺得自己應該對集體所有負責。"當時,一切單干的苗頭都被立刻扼殺,而生產率則一路下滑。

戰火連連 又遭孤立

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SWP)的亞洲事務專家威爾(Gerhard Will)說,到了80年代,越南許多地區的糧食供應情況甚至還不及戰爭時期。而越南的南北統一也帶來了後果。越南問題專家許特(Heinz Schütte)就曾寫道:"(共產主義)北方將貧困也出口到南方。"

越南的貧困和飢饉,也並不只是由於自身原因。這個國家之前經歷了整整35年的戰爭,基礎設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1972年,美軍蓄意轟炸了北部紅河三角洲的大壩,大幅影響了之後多年的糧食產量。美軍還使用了"落葉劑",造成中部地區大片土地無法耕種。

70年代末,越南和中國交惡,也進一步惡化了局勢。中國中止了對越南的糧食援助,而蘇東社會主義陣營也無力填補當時中國留下的這一缺口。

越南人勒緊褲腰帶的日子一直過到了90年代初。當時,2/3的越南人每月生活費不足100美元。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大約有1/3的越南人口長期營養不良,1/4的人受到飢餓困擾。

河內市郊的一名農民正在擺攤。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D. Nam

窮則思變,當時的越南出現了許多私營經濟的苗頭。儘管這是非法的,但卻被當局所默許。亞洲事務專家威爾說,越南共產黨注意到了私營經濟生產的趨勢,也看到了這一體系運轉良好。1986年,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革新開放政策,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

而對於越施明一家而言,1993年方才體會到革新開放政策的好處:她家分到了土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種植作物。這也宣告了數十年節衣縮食的終結。

成就與挑戰

如今前往越南的遊客,能夠注意到城鎮或沿海地區的越南90後一代往往比他們的父輩或祖輩高出一個頭。這也許就是糧食供應情況改善的鮮明寫照。目前,越南人口達9400萬。亞洲事務專家威爾說,越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進步卻並沒有能覆蓋所有地區、所有民族;尤其是中部山區以及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少數民族的孩童正在享用政府提供的免費午飯。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D. Nam

威爾強調,相比扶貧政策,更重要的是給予貧困民眾以經濟機會,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他認為,目前,貧困民眾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國家所做的,最多也不過是一些經濟補償。威爾還指出,當前的少數民族正日益受到人口快速增長的多數民族擠壓,被排擠到相對貧瘠的土地上去。

在這位亞洲問題專家看來,越南要在抗擊飢饉的鬥爭中獲得長期的成果,就必須讓經濟增長率達到年均7%。而目前該數值為5.8%。越南經濟現在主要依靠的是勞動力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正是這一經濟模式讓越南基本脫貧。而經濟進一步發展則需要更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更好的教育體系。威爾說,越南必須實現從量變到質變,但是該國領導層似乎還沒有這個意識。他認為,越南現在急需再來一場1986年那樣的充滿勇氣的變革。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