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趙婷《無依之地》又拿重獎 有望問鼎奧斯卡

任琛 | 王凡
2021年3月9日

美國公路片《無依之地》的華裔女性導演趙婷,在中國需要面對質疑的同時,也在加速走向包攬各種獎項的大路上,包括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也許還會包括今年的奧斯卡。

USA Los Angeles | Chloe Zhao, Regisseurin & Drehbuchautor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Invision/R. Shotwell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伊始,趙婷「梅開四度」,不僅在一年一度的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上包攬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這兩個在電影獎項評選中含金量很重的大獎,還將最佳攝影和最佳改編劇本獎收入手中,奠定了這部電影本年奧斯卡金像獎的領跑地位。

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是目前北美地區的專業影評機構「廣播影評人協會」頒發的獎項,由美國和加拿大的近200家電視台、電台聯合宣傳直播。同時也是奧斯卡和金球獎之後第三個向整個北美地區直播頒獎典禮的專業電影獎項。

雖然在國際上屢屢拿獎,但對於許多中國的電影人來說,趙婷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上海電影人林航指出:相較於與她同齡的喜劇演員賈玲轉行做導演的處女作能在今年春節檔獲得40億票房的現象,我認為趙的作品無疑可能是更有深度的,但如何牆外開花牆內也香,確實趙婷這類導演和作品需要去面對的問題。他表示,會「理性的看待趙婷的獲獎」,因為她的獲獎「未必代全方位的成功,更不能代表80後中國導演群體的成功和被國際認可。」

《無依之地》讓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向第三座小金人邁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th Century Studios/Biennale di Venezia

從'中國驕傲'變成'辱華分子'

在趙婷的家鄉中國,公眾對她本人獲獎的消息從一開始的積極點贊轉變為質疑和抵制。"北京女孩趙婷,在美國導演描述美國底層生活的電影,獲金球獎後,短短幾天,從'中國驕傲'變成'辱華分子'",一位微博網友這樣寫道。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國的自媒體挖出了趙婷當年在接受美國電影媒體《Filmmaker》雜誌訪問時曾提到,她年少時的中國是"一個充滿謊言的地方"。引起中國民眾反感的還包括她在其它的採訪中曾多次表示自己是美國人。

《無依之地》的製片人莫莉-阿什(Mollye Asher)沒有直接回應法新社提出的相關問題,只是說感謝趙婷「用這樣的心態帶領我們」。「在這一個凸顯聯繫和共鳴是我們關鍵需求的年份裡,我們非常自豪地創造了一部電影,通過簡單地傾聽彼此而獲得同情心。」

趙婷還向上周自殺身亡的該影片混音師斯奈德(Michael Wolf Snyder)致敬。"我們會在路上看到你,我的朋友,"趙婷引用了電影中的一句話向其道別。

《無依之地》講述了在經濟衰退時期下層貧困百姓度日維艱的故事,女主角已過不惑之年,卻不得不開著貨車從一地趕往另一地,打臨工維持生活。

趙婷來自億萬富翁家庭?

今年38歲的趙婷出生於北京,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目前生活在美國洛杉磯市。她的父親是北京首都鋼鐵公司前總經理趙玉吉,繼母是中國著名演員宋丹丹。家庭背景也引起部分輿論質疑她此次拍攝美國最底層民眾生活的誠意。有質疑的聲音指出她來自自億萬富翁的家庭,而現在這部電影的主體是為生存掙扎的人們。面對這種質疑,趙婷表示相關消息是「假新聞」,自己的父親也不是億萬富翁。

繼金球獎之後,《無依之地》也是今年稍後奧斯卡獎呼聲很高的影片。該片目前在少數影院放映,流媒體播放平台葫蘆(Hulu)也在播放。

2015年,趙婷自編自導的處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Songs My Brother Taught Me)嶄露頭角。這是一部關注美國印第安土著人的影片,先後入圍第31屆聖丹斯電影節美國劇情片單元和第68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2017年的《騎士》(The Rider)給趙婷的電影導演生涯帶來突破,榮獲當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藝術電影獎。《無依之地》在202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也獲得了金獅獎,是繼侯孝賢、張藝謀、蔡明亮、李安、賈樟柯之後,第6位斬獲金獅獎的華人導演。但在上海影人林航看來,她離「真正的中國人用中國方式向西方不諂媚地輸出具有中國價值觀的導演大師距離還很遙遠。」

但是《無依之地》目前與奧斯卡小金人的距離卻很近。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稱,這部影片已經領跑今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的角逐。德意志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也認為《無依之地》在「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斬獲四獎後,已經成為本年度奧斯卡的熱門獲獎影片。奧斯卡提名名單將於3月15日公佈,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推遲至4月25日舉行。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