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身處民主國家仍受威脅 海外維族人難逃中國監控

William Yang
2022年1月20日

近期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住在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超過90%都曾被威脅過。德國之聲訪問了兩名曾受到不同程度威脅的維吾爾人,瞭解他們如何從事件中,累積經驗對付來自中國政府的威脅與監控。

Symbolbild Konflikt Uiguren - China | Protest in Washington 2009
海外維吾爾人過去幾年持續為在新疆的維吾爾人發生,但同時不少海外維吾爾人也表示受到中國的跨境壓迫與監控。圖片來源: Michael Reynolds/dpa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住在澳洲的维吾爾倡議者沙吾提 (Nurgul Sawut) 過去幾年將許多時間致力於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政府如何迫害住在新疆的維吾爾人。但自從2019年起,她也開始成為中國政府試圖打擊的對象。

沙吾提依然記得,2019年她發現自己的手機開始容易過熱,電池也常常短時間內就耗盡。此外,她的手機屏幕甚至在她開啟手機時,跳出一些不雅的照片。她告訴德國之聲:「我很害怕,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決定嘗試重新設定手機,但在那之後,不明人士開始透過WhatsApp與臉書對我的手機發動攻勢。」

她提到,自己的臉書帳號有段時間突然收到大量的好友邀請,而經過她仔細研究後,她發現至少有一半的好友邀請來自假帳號。沙吾提說:「有些人幫我確認了部分的假帳號,但當我注意到這個情況時,我的好友名單中已有超過200個假帳號。我只好快速刪除這些帳號,並把它們列入黑名單。」

她指出,每當她在臉書或推特上分享自己受訪的片段,她會立即受到大量假帳號的攻擊,而對她來說,這些經歷等於是一種「折磨」。她告訴德國之聲:「那些寫攻擊訊息給我的人中,有一些明顯對我做了相當程度的研究。他們會故意在訊息中提到我母親或我姊姊的事,或是我大學時期在中國的事。這些細節資訊都讓我明白,訊息不是由普通中國人所發布的。」

她表示,這些作法基本上就是要對她造成名譽上的損害。沙吾提指出,當她意識到中國政府如何持續對人在海外的她發起這些攻擊時,她感到很震驚。因為即便有些問題她可以馬上弄清楚緣由,但在許多狀況下,她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能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後來,沙吾提的手機第二度遭到惡意軟體的入侵。她指出,這次她使用的一台安卓系統手機過熱到其螢幕幾乎要脫落了。她只好趕緊丟掉這部手機,並改用一台使用不同作業系統的手機。此外,由於她當時使用的筆記型電腦是中国品牌,所以她在參與一場網路安全培訓後,也意識到該筆記型電腦可能并不安全。

她向德國之聲表示:「雖然我沒有在電腦上存太多東西,但每當我把它連接到我的硬碟上時,我發現一些文件從我的硬碟上消失了。我最終只能完全更換我的筆記型電腦,并将筆記型電腦上的所有東西都刪除。」

在那之後,沙吾提開始使用加密的電子郵件,避免將微信下載到她的手機上,並斷開她的臉書帳號與任何外部應用程式之間的連接。她說:「我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也要保證社區成員的安全。在經歷了所有這些事情之後,我對網路安全的認知實際上有所提高。」

對於沙吾提所做的部份陳述,德國之聲無法單方面完全證實其真實性。

多數住在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覺得受到威脅

不過,沙吾提的經驗在海外維吾爾人中並非單一個案。根據總部位於華府的維吾爾人權項目和阿克蘇斯中亞事務協會 (Oxus Society for Central Asian Affairs) 11月發布的一項報告,有超過90%居住在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在接受該組織訪問時表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威脅,而有73.5%的受訪者稱他們經歷過數字風險丶威脅或其他形式的線上騷擾。這項調研總共訪問了72名住在北美丶亞太地區與歐洲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

目前居住在挪威的維吾爾維權人士阿不都外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自2019年從土耳其搬到挪威後,便一直是中國國安部門威脅的對象。圖片來源: Privat

調研結果也顯示,多數的維吾爾人對於學習如何進一步保護自己非常有興趣。報告寫道:「89.7%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增加他們的安全知識。」儘管如此,維吾爾人權項目的調研結果也發現,只有33.8%的人認為他們知道在向安全專家尋求建議時應該與誰聯繫,另外有50%的人認為,他們沒有接受過足夠的數字安全培訓。

此外,41.2%的受訪者認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報告安全事件,30.9%的受訪者覺得不方便通報安全威脅相關的問題。結果還指出,只有約44.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居住國的政府或警察會認真對待他們的案件,而有20.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居住地的政府會認真看待他們所面臨的安全問題。

來自臉書的「示愛」與死亡威脅

目前居住在挪威的維吾爾維權人士阿不都外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自2019年從土耳其搬到挪威後,便一直是中國國安部門威脅的對象。他指出,自己2020年1月在臉書的Messenger軟體上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警告他不要再討論或分享與「墨玉名單」相關的內容。

同一年,他再次從Messenger接到一通電話,要求他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以及與挪威當地維吾爾社群相關的資訊,但他拒絕提供。到了2021年3月,由於他開始與一個人權組織合作解決在泰國的維吾爾人面臨到的難民身份問題,突然某日一位女性透過Messenger傳訊息給他,聲稱她愛他,並開始問他住在哪裡。

他告訴德國之聲:「我試圖打電話給她,但她沒有接電話,不過她持續用維吾爾文寫訊息給我,但她的維吾爾語的文法不太正確,最終我屏蔽了她。之後另一個聲稱住在海南島三亞的女性,又用Messenger打給我,並問了類似的問題,我也屏蔽了她。」

2021年10月,另一個維吾爾人突然聯繫他,問他想不想與在新疆的家人聯繫,並要求阿尤普提供自己的電話號碼。當阿尤普查了與這名維吾爾人相關的資訊時,發現他曾經在2021年7月去過土耳其,但在中國管制邊境與維吾爾人出境如此嚴格之際,阿尤普認為一名維吾爾人能在那個時間點旅行至土耳其是不正常的。

阿尤普的侄女米熱阿依‧艾爾肯也在被新疆警察逮捕10個月後,在拘留中心不幸喪命。圖片來源: Abduweli Ayup

此後不久,阿尤普收到了來自另一個維吾爾人的死亡威脅。根據他的說法,該維吾爾男子先在他的臉書帖文下留言,稱他是走私犯,及他在新疆騙人,然後拿錢去土耳其。在他進一步調查後,他發現該男子的所在地是新疆的喀什。

阿尤普告訴德國之聲,挪威當地大約有100多名維吾爾人,而至少有20多人在2020年都曾接到中國大使館的電話,他表示,中國大使館此舉是不該被接受的。

他說:「我認為維吾爾人都有意識到潛在的風險。之前我曾與另一名維吾爾人走在挪威的街上,他突然停下來,並跟我說前面有一名中國人。我便跟他說,卑爾根是一個旅遊城市,有中國遊客很正常,但他卻認為那名遊客有可能在監視他。這代表中國政府的大外宣做得很成功,因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維吾爾人都會懷疑是否有人在監視他們,並將相關訊息分享給中國政府。」

新疆家人恐成威脅海外維吾爾人的籌碼

住在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除了要應付中國政府的各種騷擾或監視,他們在新疆的家人往往也成為中國政府用來威脅他們的「籌碼」。沙吾提告訴德國之聲,她在新疆的母親丶兩個姊妹和侄子都曾多次被當地政府逮捕。此外,身為警察的兒時朋友甚至在她家人被逮捕前,被派去她家盤問她們。

她說:「他們盤問任何與我有一點關係的人,要求他們公開譴責我,這是一個廣泛而有針對性的攻擊。我媽媽在今年5月29日去世,而在她過世前一日,她的身體還很健康,但她隔天突然傳出有呼吸問題,並在被警車送往醫院的路上就已沒了呼吸。」

關於沙吾提上述提及母親過世的經過,德國之聲無法單方面證實其真實性。

阿尤普的多名家人自2017年起也紛紛遭到新疆警察的逮捕,他也自2017年後便與家人失去聯繫。今年6月,消息人士告訴德國之聲阿不都外力的哥哥與姊姊被新疆政府判刑14年與12年。他的侄女米熱阿依‧艾爾肯也在被新疆警察逮捕10個月後,在拘留中心不幸喪命。

阿克蘇斯中亞事務協會研究部主任賈丁(Bradley Jardine)告訴德國之聲,海外維吾爾人在新疆的家人長被用來作為威脅他們的籌碼。對他們來說,透過軟體與新疆的家人聯繫不僅擴大了居住在民主國家的維吾爾人的風險,實際上也進一步威脅到他們在新疆的家人。

他說:「由部分的案例可見,有些海外維吾爾人的手機被植入惡意軟體後,這些軟體會被用來追蹤海外維吾爾人與新疆維吾爾人之間的聯繫,這些證據可能導致在新疆的家人被逮捕丶拘留或審訊。」

賈丁認為,首先,民主國家可以真正地幫助海外維吾爾人的是協助他們通報各種可能源自中國的威脅,以及安排專門的政府人員來協助他們處理這些具體問題。此外,政府也能協助當地的維吾爾社群培養更強的數字保護技能,透過不同的培訓確保維吾爾人能具備保護自己的方法。

沙吾提向德國之聲表示,海外的維吾爾社群普遍都承受持續性的精神壓力與心理健康問題,但她認為維吾爾人應該要堅強起來,學習在經歷一件巨大創傷後,從這些經驗中累積能量,繼續向前邁進。

她說:「我個人體驗了地獄般的經歷,卻又爬起來了,我仍然在這裡與媒體交談。每當一個創傷性事件發生時,它都會使我更加強大、更加有智慧。」

 

補充說明:本文發表之後,一名人士向德國之聲中文網發送訊息,自稱文中受訪者沙吾提的妹妹。該名人士不同意沙吾提所描述的母親去世過程,並否認本人及姐妹曾遭逮捕。德國之聲無法完全確定對方身份,也無法證實其說法的真實性。為了保證透明度,本編輯部決定公開這一訊息,以供讀者參考。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