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辜振甫逝世,兩岸交手方式告一段落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6日

本周,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去世,以及南亞海嘯災難成為香港媒體評論的焦點。另外,兩岸和日益緊張的中日關係也是新年第一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問題。

東海氣井開發引起中日矛盾圖片來源: AP

針對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去世,香港《蘋果日報?前天發表評論人為,辜振甫在兩岸關係的舞台擔任主角,唱功演技都非常出色,甚至比對手汪道涵還演得好。很可惜,無論他如何全情投入,又或演技有多精湛,甚至受到兩岸觀眾擊節贊賞,仍要按照導演給他的劇本去演出,無法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

《蘋果日報》的評論寫道:「辜振甫是時代的產物,但不是造時勢的英雄,兩岸交手的方式將隨 辜振甫去逝而改變。……今天兩岸的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愈來愈密切,與汪辜會談前的情況有天壤之別,對此,辜振甫居功不少。事實上,更多是因為辜振甫的個人特質,令他贏得北京信任,間接令兩岸關係沒因李登輝訪美而重回冰點。第一,辜的中國文化根基很好,詩詞、書畫、戲曲都有很深造詣,九八年在北京與江澤民會面時暢談京劇,相談甚歡,與北京領導人有共同語言;第二,陳水扁上台後否認有「九二共識」(即兩岸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涵意),辜振甫以當事人身份據理力爭,更讓北京相信他是個可信賴的人。辜振甫在交手過程中,逐漸贏得北京的尊重和信任。 辜振甫的特殊背景,造就了他的多面性,但是,台灣還有這樣一個既被北京接受、又被陳水扁信任的人物嗎?因此,辜振甫的逝世,說明兩岸交手的方式已告一段落,必須有所改變。」

海嘯凸現人類的無助與脆弱

香港《星洲日報》則針對南亞特大海嘯發表評論,題目是《海嘯席捲出來的2004年結局》。評論說:「在原來的構想中,2004年人類社會最大的敵人是恐怖主義和布希的單邊主義。……然而,恐怖主義也好,單邊主義也罷,都沒有在2004年造成世界的震蕩。……過去幾年,各國政府動用龐大的財力和人力來搜尋恐怖份子,管制人們的行動,但是卻沒有發覺大自然靜悄悄的起了變化。人類鎖定了想像中的敵人,卻不知道真正的大傷害來自另一個方向。……每一個生命的喪失,都是一個悲劇,不管那是黑的、白的、黃的、棕的。大自然的力量底下,人類顯得那麼無助和脆弱;人類所知太少,能夠做的也不多,但是為了生存發展,老是要和老天爭一片天,一塊地。今後人們想起那天早上的一陣搖晃,竟是驚天動地的巨變,大家也許得到一個刻骨銘心的經驗,要學習順天應人,謙卑的和老天相處;倖存的人們,也要更加珍惜生命,迎向不可知的2005。」

海軍高層調動

在兩岸局勢方面,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昨天透露,中國海軍高層調動針對台海。報導指出:「中國海軍總部高層人事近期出現新變動,廣州軍區副政委兼南海艦隊政委童世平目前已出任解放軍海軍政治部主任,北海艦隊政委鄔華揚出任海軍副政委。此間觀察家認為,這兩位晉入海軍總部的中將,曾分別擔任海軍東海艦隊副政委和福建基地政委,因此海軍總部高級將領的此次調整不能排除對台海因素的考量。」

報導寫道:「從戰略地位看,海軍東海艦隊擔負著台海作戰的重要任務。而根據網路資料,兩位海軍將領都有在海軍東海艦隊擔任重要職位的經歷。……就軍級而言,南海艦隊、北海艦隊政委和海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均屬大軍區副職,因此鄔華揚、童世平的調整屬於平級調動。而二人晉入海軍總部,分管全局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中日關係出現倒退

如果對過去一年的中日關係作一個盤點,人們可以發現,中美和中歐關係取得進展的同時,中日關係卻出現倒退趨勢。本周香港《東方日報》本周透露消息說,東海氣井中日爭拗升級。報導說:「日本政府內部資料表明,中國根據在東海的天然氣開發計劃,悄悄開發十二個天然氣井,……日政府於去年秋天發現此事,已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根據分析,在所謂「政冷經熱」的中日關係當中,此事有可能令兩國為東海權益的紛爭火上加油。」

《東方日報》的報導寫道:「觀察家指出,日政府此次新發現已證明,除非日本在處理中日關係時堅守原則,否則無法維護國家利益。政府必須檢討現行對華外交政策──試圖不觸怒中國。……據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已將四個天然氣井保密,其中一個越過日中中間線,另外三個已完全進入日本的經濟專屬區,四個天然氣井距離釣魚島僅數十公里。」

(報摘: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