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辦公室裡的內鬼和家賊

Dirk Kaufmann2015年3月14日

德國企業在與電腦犯罪作鬥爭時也不放心自己的員工:他們因為疏忽或者缺乏相關技能而可能對公司構成巨大風險。而且有些電子犯罪的作案者正是內部員工。

Wachsende Gefahr von Hacker-Angriff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經濟咨詢公司畢馬威(KPMG)進行了一項有關電子犯罪的問卷調查。三分之二的德國受訪企業表示擔心受到有組織的犯罪活動的攻擊。約有一半的受訪企業承認,感覺受到員工、前雇員或"知情人士"的威脅。

畢馬威公司周二(3月10日)發布了一份名為《2015年德國電腦犯罪》的研究報告。該報告中的數據由德國社會研究機構TNS Emnid於去年11和12月為畢馬威收集。TNS Emnid選擇了505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上次研究該課題的報告於2013年公佈。

巨大損失

畢馬威法律顧問部門的負責人格邵納克(Alexander Geschonneck)在報告的前言部分寫道,2013年以來企業採取了不少行動,原因是威脅意識的增長,這主要歸咎於斯諾登等揭秘者以及近年來大量有關數據盜竊和網路攻擊的媒體報導。

格邵納克介紹,受訪的企業可被分成兩組:一是已成為電子犯罪受害者的企業;二是還沒有受害或者還沒有發現自己受害的企業。受損失企業的數量在2013年到2014年底期間明顯增長:從26%的受訪企業增長至40%。較常中招的是金融企業。據畢馬威估計,過去兩年金融企業蒙受高達540億歐元的損失。

中國被視為"危險"的國家

受害企業稱,最大的危險來自有組織的犯罪。正如2013年的報告,今年的報告同樣也有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和俄羅斯稱作"危險"的國家。接下來是美國,17%(2013年的佔比是12%) 的受訪企業將美國稱作網路攻擊的來源國。畢馬威認為,在"棱鏡計劃" (PRISM)和NSA等情報機構的活動被曝光後,這樣的增幅還算出乎意料的溫和。

中國、俄羅斯和美國被視為最危險的三個國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報告將對情報機構的不信任一項分為兩類:一是外國的情報機構和官方部門,二是德國的機構。超過40%的受訪企業警惕外國的情報機構,不信任德國情報機構的企業的數量則較少。

並不擔心雲存儲

報告顯示,受訪企業在處理文件時較為小心。受害企業指出的首要薄弱環節是系統權限的分配和管理。在他們看來,其次的薄弱環節是移動設備終端以及移動儲存設備的使用。

有意思的是,他們將在外部存儲器上儲存訊息排在薄弱環節的最後一位。42%的小公司、49%的大公司害怕訊息在這一存儲過程中遭遇盜竊。反言之,超過一半的公司並不擔心將訊息儲存在雲存儲等存儲器上。

企業擔心移動終端設備,卻對雲存儲較為放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風險意識有所加強

比較最新的報告與2013的研究不難發現,德國企業管理層越來越重視電子犯罪的問題。兩年前,幾乎所有的企業(99%)都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正確地應對了電子襲擊,因此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疏忽。報告還稱,現在"四分之一的受害企業承認了他們有不足的地方。"

作為應對措施 ,受訪企業在對抗電腦犯罪領域加大投資。畢馬威的研究還顯示,德國企業依舊無法駕馭風險,並列出兩點主要原因。"一方面受訪企業抱怨員工疏忽大意(88%)、缺乏防禦風險的技能(77%)。"

另一方面,受訪企業也擔心襲擊者使用愈加先進的技術:"大部分企業認為在這一點上還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