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近距離接觸薩拉菲派

2013年1月20日

極端薩拉菲派分子引起了德國憲法保護局的注意。波昂市被看作是薩拉菲派在德國的聚集地之一。德國之聲記者與薩拉菲派人士進行了訪談。

Ein Mann hält ein Buch mit der Aufschrift "Koran" in den Händen, aufgenommen am 08.10.2010 auf der Buchmesse in Frankfurt am Main. Foto: Arno Burg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德國之聲中文網)波昂市某個加油站,身穿鬆垮運動服的一些小青年正徘徊在門外。天空正下著濛濛細雨。這裡是記者和兩個伊斯蘭薩拉菲派傳教士約定的採訪地點。約定的時間是傍晚17點,17點01分,一位男子如約而至出現在記者面前。

「是的,我們是極端分子。」這位男子說道,稍作停頓後他又補充道:「我的意思是極端准時。」說話時,他臉上的微笑多了一絲嘲諷的意味。他大概二十出頭的樣子,剃了光頭,並沒有和記者握手,他說「您必須得理解。」在西方國家,不與別人握手,實際上是一種極不禮貌的侮辱性行為。不過薩拉菲派人士完全依照古蘭經來規劃生活,而古蘭經規定男性不能與女性握手。

這位男子說,他將把這段與傳教士的採訪錄製下來。兩個即將上鏡的被訪傳教士正坐在加油站對面的一家小咖啡館裡。我和這個年輕人一起走過去。咖啡店裡飄蕩著土耳其音樂。稍微年長的一位叫做易卜拉欣•阿布•那吉(Ibrahim Abou-Nagie),他正攪著面前的一杯咖啡,稍微年輕的阿布杜查納(Abu Dujana)正在把玩手中的iPhone手機。兩人友好的和記者打了招呼,向侍者招手示意:「再來杯咖啡,謝謝!「在聯絡採訪對象的過程中,北威州憲法保護局一位發言人把這兩個採訪對象稱作是「危險的薩拉菲派傳教士」。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一位專家對這種觀點作出了一定的修正,他眼中的薩拉菲派人士:確實極端保守,不過說得上是「危險」嗎?該大學伊斯蘭神學研究所博士生蘇克何尼(Elkaham Sukhni)說:「他們並不一定是危險人物。薩拉菲派異常保守,他們遵循早期伊斯蘭教的原始模式。」

熱心傳教的阿布杜查納圖片來源: privat

傳教士易卜拉欣•阿布•那吉說,他們是"真正的宗教"。他不希望被叫做薩拉菲派人士,把自己稱作是一個穆斯林,他認為「薩拉菲」是媒體和政壇有意分裂穆斯林才提出來的。一旁的傳教士阿布‧杜查納表示,這是媒體和政客們「有目的的挑撥」行為。他18歲的時候從加薩地帶來到德國,他說,在老家的時候他一直夢想能來到有著先進科技、風紀嚴格的德國。

根據憲法局最近的估測數據,在德國有大約3800個薩拉菲派人士,其中有約1000人生活在在萊茵蘭地區,人數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薩拉菲教派中雖然只有少數人傾向暴力,不過憲法保護局認為,他們隨時有可能從純政治的流派轉化為傾向暴力的聖戰組織。所以北威州憲法保護局表示:「我們對此相當憂慮。」

但伊斯蘭專家強調說:「有暴力傾向的薩拉菲是少數人中的少數。」薩拉菲的三個分支中,有暴力傾向的是人數最少的分支。除此之外,也有極端正統一個分支,這些薩拉菲中,女性都會蒙上面紗,男性穿寬大的長袍。伊斯蘭專家蘇克何尼解釋說,這個支派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因為他們生活十分低調,活動在固定的社會圈子裡。那吉和杜查納就屬於這個支派,兩人表示,因為要傳教,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他們表現才活躍起來。

兩位傳教士相識於科隆附近菲雷肯的一座清真寺,傳教已經有8年了。他們介紹說,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分發傳教CD,之後在網路上傳教,他們還組織講經研討會,發送古蘭經。

伊斯蘭專家蘇克何尼也注意到了他們的傳教方法,蘇克何尼說:「這是首次有人用德語傳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這當然十分有吸引力。」指點迷津

那吉對每天接到的求助電話表示擔憂。每天他都會接到年輕人打來的電話,有時一天能接200個。來電中,有一些不想參加游泳課的穆斯林中學生尋求幫助。那吉給出這些無助者的建議是,送給校長一本古蘭經並要有耐心。

顯然,薩拉菲十分受年輕人的歡迎,這是什麼原因呢?本台記者來到波昂一家毫不起眼的清真寺尋找答案。在那裡,一個女中學生正和她的朋友聊天,看到記者她說:「您是改信伊斯蘭教的教徒嗎?「這個女生有著溫柔的微笑。因為身裹黑袍,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稍老。她並不在乎世人看她的目光,不在乎在學校受到非議,她說,真主以後會報答她做出的所有努力。

伊斯蘭專家蘇克何尼說:「薩拉菲的追隨者很多都是15到20歲的年輕人。」當然,他們中也可能會出現傾向於暴力聖戰的激進分子。一些年輕人在Youtube上面聽信了極端分子,比如「基地」恐怖組織的說教去追隨他們,蘇克何尼把這種行為稱作「通過網路自我極端化」。

而波昂的這兩位傳教士強調,如果他們感到年輕人有著暴力傾向,他們就會和他進行溝通談話,杜查納一邊擼著鬍子一邊說:「暴力並不是一個禁忌話題。」不過,往往這些已經十分有暴力傾向的年輕人都不會來尋求他們的幫助。

在去年5月,德國極右政黨Pro NRW組織了一場示威活動,抗議者有意手舉詆毀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杜查納說他當時特意前往清真寺:「我跟他們說,不要出去,不要被挑釁激怒。「不過在波昂,還是有很多薩拉菲派人士走上街頭表示不滿情緒。在示威過程中,部分薩拉菲派人士與警察發生了暴力衝突。一名警察被刺傷倒地,重傷者被送往醫院進行了搶救。杜查納的聲調有著一絲絲的懊惱:「當然存在個別分子。」他說每個周末,無論是足球比賽還是德國左翼示威者的遊行都曾出現暴力事件。但是只有薩拉菲派總是會受到譴責。他不明白為什麼政客不選擇坐下來和薩拉菲派共同探討。不過一旁的那吉搖頭表示不願意和政客們見面,就連總理梅克爾他都不願與她舉行會談,「除非她皈依伊斯蘭教」。在場的其他人大笑起來。

易卜拉欣•阿布•那吉(Ibrahim Abou-Nagie)圖片來源: Screenshot Youtube
薩拉菲教派分發古蘭經引起安全部門警惕圖片來源: dapd

杜查納交給對面的記者一本古蘭經:「這是給您的,精裝版。」 那吉說:「我現在真心向您推薦真主傳遞的消息,這是我最大的榮幸。」他向記者展示了掌中的智慧型手機:憲法保護局一直在進行監聽,不過這並不使他感到困擾,恰恰相反,這給他增添了樂趣,那吉說他經常在電話中跟對方講到真主的愛。他堅信,一些人已經因此信仰了伊斯蘭教。

告別的時候,那吉問記者是否想要多拿幾本古蘭經在編輯部分發,他汽車裡還有一些備份。


作者:Naomi Conrad 編譯:文木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