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中國

逃離職場高壓「青年養老院」悄然走紅

德聞 法新社
2025年5月18日

在「內卷」無處不在的中國,一些年輕人選擇暫時離開職場,在遠離城市的鄉間「青年養老院」放鬆身心,並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裝修古樸的鄉村咖啡館
休息、充電、享受自然是中國城市青年嚮往的生活方式。圖片來源: Hu Chao/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王冬(音)已經幾個月沒上班了,而且也不打算工作,他正在湖邊小鎮消磨時光。他是越來越多在農村體驗「退休」的中國年輕人之一。

在職場競爭激烈的中國,長時間休假以前是聞所未聞的事。官員們也總是誇耀中國崛起背後勞動者付出的血汗。但有些人正在反其道而行之,讓自己的精神放飛,擺脫緊張疲勞,給心靈充電,並思考如何以其他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

「我們每個人任何時候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我們需要關注當下,」29歲的王冬在西南部雲南省風景秀麗的大理市一家「青年養老院」裡說道。「這段時間的經歷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這些經歷無法用物質來衡量,」他說。

洱海之濱的大理,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圖片來源: Liu Lianfen/Xinhua/picture alliance

王冬厭倦了在飯店業的工作,於是今年住進了這家旅舍。從那時起,他參觀寺廟、練習傳統茶藝、與新朋友外出遊玩,或者只是閒逛來打發時間。他說他至少還會再住一個月,而且「之後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的計劃」。

尋找「世外桃源」?

「青年養老院」在中國迅速走紅,自我定位是逃離城市喧囂的休憩之所。

這些「養老院」通常設在小城鎮、郊區或鄉村,吸引著二十幾歲或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在此居住數周或數月,並經常提供有趣的團體活動。

大理周邊也湧現出幾家這樣的「青年養老院」。大理是一座寧靜的小城,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洱海湖畔,長期以來一直是尋找世外桃源的「文藝青年」的聚集地。

「我只允許那些聊得來的人進來,這樣談話就不會枯燥乏味……而且他們之間還能擦出火花,」一家青年養老院的創始人嚴秉義(音)說道。

就業難的中國年輕人

02:5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附近,幾位客人在陽光明媚的院子裡休息,刷著手機,互相開玩笑,和一隻狗玩耍。

37歲的嚴先生說,他經常組織大家聚餐,帶客人去露營或進行其他短途旅行。「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生活中無形的社會壓力,當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覺得很難受。」他說。「我們該怎麼辦?我們需要走出去,開闊視野,放鬆身心。」

在「躺平」與「吃苦」之間

中國年輕人正在擁抱一種被稱為「躺平」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摒棄了「內卷」的工作文化,更注重放鬆。

這一趨勢與疫情後的中國經濟的衰退相吻合,城鎮青年失業率徘徊在15%以上,為多年來的最高水準。與此同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呼籲年輕人要肯「吃苦」。

幾位業主告訴法新社,他們認為很多人錯誤地將青年養老院與懶散、游手好閒混為一談。「我真的不認為人們應該一輩子都躺著,」嚴秉義說,「在這裡短暫待一段時間後,我希望人們能夠重新適應他們的生活,而不是被城市的壓力徹底壓垮。」

另一些人則認為青年養老院只是個噱頭。

但「退休公社」的創始人蔡宗謀(音)卻把這比作休息一年,然後以更好的狀態重返工作崗位。

當暮色降臨在他家的庭院裡時,客人們一起做晚餐,開啤酒,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唱歌,玩紙牌游戲。

「中國曾經很窮,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趕上來,」蔡說,「我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