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封城:類似的悲劇總在重複上演
2021年2月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1月25日,張女士因為在微博上的不斷發聲而被聯繫上時,非常激動。她透過微信,不斷對記者說:「真的希望你們能報導通化市真正的情況,而不是看政府準備好的洗白文章,擺拍影片和圖片。」
通化的疫情於1月12日爆發,13號當天,有確診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小區和樓宇已經被封,而18號,全市封城,餓了麼,美團等外賣軟體的「騎手」們和順豐等公司的快遞派送員同樣被封閉在家中,物流供應鏈斷裂,社區人手不夠,爆發了許多的民生問題。除了許多市民沒有食物吃以外,嬰兒缺少奶粉,老年人買不到降壓藥,胰島素等常用藥品,需要定期產檢的孕婦沒辦法去醫院,都是看起來繁瑣又微小,卻實實在在影響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問題。但這些卻並沒有被媒體報導,那段時間,媒體的熱點是明星代孕和歌手未婚生子。張女士一開始以為這是因為通化沒有主流媒體,這裡的聲音無法被傳達出去,但當中國知名媒體的記者從網路上聯繫她進行採訪之後,她得知,政府並不希望抱怨這些負面的聲音見報,他們希望報導的是積極又正面的內容。
她說,在疫情期間,通化義工組織過兩次喊口號的行動。第一次發生在通化封城的第一天,第二次則發生在更嚴格的封戶不讓出門的這段時間。這兩次喊口號都有人組織,有人做示範,也有人錄影片。她展示了她收到的指示:「今晚上社區主任會聯繫記者過來錄像,如果記者沒有時間,社區出人錄像,所以鄰居們務必表現好。今晚七點,要求家裡燈關閉,手機打開手電筒模式,有手電筒的用手電筒,有大喇叭的用大喇叭,有資源的全部利用起來。手機把配樂打開聲音放大,開窗拿到手裡舉過頭頂左右順序來回擺動,先唱歌,歌曲不放棄前半段,唱兩遍,唱完喊口號:通化加油!清真安居加油!連續喊三遍,聲音要洪亮!」
趙先生也證實了喊口號的事情。他原本並不願意接受採訪,因為他不想通化以這種負面的方式上熱搜。但是他在群裡看到有人拍下來的影片——兩個人送米,八個人跟在後面拍照——他覺得當地政府的做法讓他徹底寒了心。在封城之前,政府號召不要搶購物資,因為物資充足。他和許多人都選擇了相信政府的能力不搶購,封門之後也乖乖在家遵守一切防疫措施,但現在卻成了餓著肚子的那群人。政府答應送的蔬菜包遲遲沒有送到,更不用提米、面、肉、蛋這些了。他說,冰箱裡只剩下一點兒大醬,每頓飯都是白粥或者白面拌點兒醬料。封城初期,他所在小區業主還自發組織大家晚上喊通化加油的口號,這幾天也不再喊了。
徐先生是不幸也是幸運的。不幸是因為他從1月13日開始就被封在家中,是被封時間最長的那一批。而幸運是因為他家住在二樓,雖然門口貼上了封條,但還是可以通過從窗檯上吊繩子下來取東西。餓了許多天,也瘦了很多斤之後,物業幫他買到了小白菜,再綁在繩子上給他。他提起這次「違規」操作時說:「我們物業很好的,讓他幫忙偷偷去超市買東西,他們很棒。但是卻被政府指導以後點名批評。其實都是無接觸配送的。」
他並不責怪物業,也不責怪志願者。他說,有些小區有數萬人居住,但只有十幾二十幾名工作人員負責對接。有人凌晨四點還在配送物品,還有志願者不吃不喝穿著笨重的防護服測核酸,更有暈倒的志願者。
他不滿意政府的政策:下達了封城的命令,卻沒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他認識的人裡面,有人兩天兩夜只吃了一個麵包,也有人因為關在家裡抑鬱症犯了,也不能就醫。在他看來,封城原本是為了人的健康著想,執行的不好,卻反而損害了人們的健康。雖然在人們於微博呼籲之後,政府終於姍姍來遲送了蔬菜包——一些白菜、洋蔥、馬鈴薯等,但是牛奶肉類等物品依然得不到保障,而關在家裡半個月的人,也需要衞生紙,衞生巾,洗髮精這些日用品。
「想要依靠政府的時候卻找不到人,」他說。
封城期間的民生問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武漢封城時,不光是人們難以買到生活用品,甚至有些醫護人員都因為沒有公共交通工具而不得不凌晨五點起床,踩共享單車或者走路去上班。2020年7月,烏魯木齊封城時,有住在隔離點的人反映拿到的飯菜是餿的,而且量不夠。
中國政府或許在控制疫情確診人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這樣讓人覺得又荒誕又唏噓的事情,仍然在不斷上演。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