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通往中國的上帝之路

2014年4月14日

一心拓展新市場的並非僅有企業,教宗也希望上帝的信眾能夠一直增加。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正因如此,方濟各教宗也在中國議題上做出了許多努力。

China Kirche in Sheshan
佘山天主教堂內的信徒(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年多來,梵蒂岡和北京政府都沒能就一名共同認可的主教人選達成一致。祝聖陷入停滯狀態要歸結於去年發生的一起轟動事件:由中國官方控制教會任命的主教馬達欽在上任僅僅幾小時之後宣佈放棄職務。此後,這位唯一一名宣佈脫離中國官方教會的主教便遭到軟禁。而當時羅馬天主教會與中國愛國教會之間本已岌岌可危的關係更加陷入停頓。

爭議點:誰有權任命主教

儘管羅馬天主教會進入中國的歷史要比共產黨早400多年,但這一事實並沒有讓梵蒂岡更為得到青睞。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現代中國將宗教和政治嚴格分割,而這一點從根本而言是非常進步的。但中國的情況又有些不同,因為在這裡宗教在國家事務中毫無地位,而上帝則更是不受待見。所以在共和國建立不久之後的1951年就成立了愛國教會便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羅馬天主教社團則直到今天都受到迫害和壓制。北京與教宗和梵蒂岡之間沒有任何官方聯繫,雙方僅僅通過梵蒂岡設在香港的一個辦事處保持極為有限的接觸。而該機構也僅侷限於發表一些對於中國對待天主教徒方式的不滿言辭。中梵之間最大的矛盾始終是:對於主教的任命,以及這些主教應該聽命於誰。此前的情況是,親共產黨的愛國教會主教由其教區選舉。而對於忠於梵蒂岡的羅馬天主教中國信徒而言,只有教宗本人才是他們的最高領袖,主教只能由梵蒂岡任命。而這恰恰是中國領導層所不能接受的。因為如此便意味著,僅次於中共的中國第二大團體組織聽命於外國人。

在精神領域找尋自我

不過雙方之間的壁壘正在逐漸出現鬆動。在經歷三代人的天主教壓制之後,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在有些農村地區,羅馬天主教社團不再受到迫害。也許,中國也正在經歷一番精神領域找尋自我的過程。因為經濟發展速度越快,對於信仰的需求也就越發增加。北京現在也看到了這一點。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

梵蒂岡認為出現一個良機。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歐洲時,方濟各教宗向他致信,表達對於中國人民的鍾愛。而不久之後教宗便收到了回信,不過習近平在信裡寫了些什麼,外界不得而知。梵蒂岡與中國之間還從未有過這樣的關係。而這還沒完。曾經擔任梵蒂岡中國事務主管的帕羅林(Pietro Parolin)最近出任外長,專門負責與世俗世界打交道。這是梵蒂岡努力改善與中國關係的一個明確訊號。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對於羅馬教廷而言,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當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天主教信徒人數減少之時,教宗希望在中國贏得新的信眾。而中國正是一個發展信眾的良好地點:畢竟,要讓一個人有信仰總比改變一個人的信仰要來得容易。

但中國對梵蒂岡也開出了條件,也就是結束與台灣的外交關係。羅馬天主教會在台灣根基很深。但似乎對於教宗來說,實用主義壓倒對於信徒的忠誠。因為梵蒂岡已經多次提出,將設於台灣的大使館搬到北京。也許方濟各傾心於北京另有理由。畢竟他是第一個出自耶穌會的教宗,而正是耶穌會在將近500年前將羅馬天主教引入中國。而對於馬達欽來說,也有一個可以略感安慰的消息:方濟各教宗在自己的祈禱室裡擺放了一座佘山聖母像,這是聖母瑪利亞的中國化身。而馬達欽正是在佘山宣佈退出愛國教會。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中國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石濤

責編:文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