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遞刀子」說升級 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成官媒眼中釘

William Yang
2022年3月22日

中國官媒近日發表了一系列批評文章,將矛頭指向為西方媒體工作的中國記者,指責他們幫助外國媒體進行「反華報導」。

中國官媒指責西方媒體「抹黑」中國形象
中國官媒指責西方媒體「抹黑」中國形象圖片來源: Stephen Shaver/UPI Photo/newscom/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媒在過去幾周加強了西方媒體的口誅筆伐。新華社在3月15日的一篇英文報導中說,西方媒體機構「招募了一批華人媒體從業人員作為棋子,來宣傳其抨擊中國的言論」。

「這些報導歪曲了中國的內外政策,強化了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具有高度偏見的刻板印象,嚴重違反了基本的職業道德,毫無客觀性可言」,報導這樣寫道。

新華社提到了西方媒體針對中國新冠疫情初期隱瞞疫情等問題以及新疆人權侵犯的報導,作為西方媒體「抹黑中國」的例子,並稱如果這些媒體沒有得到其中國員工的幫助是無法做出這些報導的。

新華社的報導寫道:「西方媒體的中國記者也拼湊了一些『證據』,描述所謂的中國侵犯人權行為。」

專家認為,新華社的文章反映出了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即對與西方媒體相關的中國記者進行指責。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對德國之聲表示,其他民族主義媒體也發布了類似內容。「一些(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現在開始擔心他們的個人安全及其中國家人的安全」,方可成說。

「新華社的文章批評他們參與抨擊中國的報導,但我接觸過的許多記者說,他們將繼續為西方媒體的中國報導做貢獻。」方可成表示,這些記者認為,他們的工作有助於外國媒體更好地瞭解中國。

「來自外部的攻擊」

西方的中國觀察家認為,針對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的指控反映出了中國整體上的民族主義氛圍。

監測中國媒體環境的「中國媒體研究計畫」主任班志遠(David Bandurski)對德國之聲說,「現在普遍存在著保護自己免受『外部』敵意影響的氛圍」。

「對於被視為串通一氣的中國人,開始了新的施壓。我們甚至看到『敵對勢力』這個詞的出現。」班志遠補充說:「這不僅是指外部勢力,也指中國境內與這些『外國敵對勢力』合作的人。」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元培中國中心的研究員Yangyang Cheng擔心,這一趨勢將使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陷入危險境地。她告訴德國之聲:「除了與中國國家及其安全力量的潛在摩擦外,(新華社)文章中表達的觀點來自官方渠道,這將進一步合理化、並且鼓勵中國民族主義者及其支持者對這些中國記者的騷擾和網暴。」

鼓勵「獵巫」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2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點出了幾位「投靠西方媒體、在同胞和祖國的背後放冷槍」的華人記者。

這篇文章披露了一些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的姓名、工作經歷和照片,批評他們在所謂的西方陰謀中扮演角色。

「原本,跨文化是這些人的突出優勢,他們可以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中西方讀者帶來更加客觀、立體、真實的世界與中國」,文章說。「然而,他們(華人記者)卻用報導給西方反華勢力遞刀子,在同胞背後開槍。」

美國奧克蘭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蘇巧寧說,這些措施可能會鼓勵中國民族主義者對這些記者展開「獵巫」。

「透過暗示這些記者是賣國賊,詆毀他們的在新聞領域的專業及公正性,中國政府企圖再一次為自己洗白,甩鍋隱瞞新冠疫情的失當,以及在新疆對人權的迫害」,蘇巧寧對德國之聲說,「此舉也一併將西方媒體長年實踐的新聞自由,扭曲成意識形態的宣傳」。

外媒對中國的報導遭遇越來越挑戰

耶魯大學法學院的Yangyang Cheng說,外國媒體必須做更多工作來保護他們的中國員工以及他們在中國的消息人士。

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日益惡化的媒體狀況可能會使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更加困難。

奧克蘭大學的蘇巧寧說:「全球專制國家正在緊縮新聞報導的空間,中國如此,俄羅斯亦然。隨著越來越多外媒在簽證申請、採訪上被處處刁難,不得不離開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報導會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比方如何從遠距離聯繫受訪者取得信任,刻劃其真實面貌。」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律師:張展案有特別的價值與意義

03:3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