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還原現場,為王荔蕻作證"

2011年7月16日

北京維權人士王荔蕻在4月22日,被以"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正式逮捕,目前此案正在檢方階段,北京朝陽檢察署正在審查公安部門提交的證據是否充分,以決定是否正式起訴。中國網民自發進行聲援。

Auf dem Bild ist die chinesische Bürgerrechtlerlin Lihong Wang. Sie ist im April 2011 verhaftet worden. Aufnahmedatum: 2.10.2010 Aufnahmeort: Beijing
王荔蕻圖片來源: DW

王荔蕻從2008年後一直致力於幫助弱勢群體維權,多次被中國當侷限制自由和打壓。此次被捕,律師和分析人士都推測,是與2009年她參與"福建三網友案"的圍觀活動有關,她曾兩次和全國各地網友一起在福州馬尾法院外聲援被審判的 "福建三網友"(福建三網友為游精佑、吳華英、范燕瓊,三人幫助一位女兒被強姦致死的母親林秀英申告,觸怒福建當局而鋃鐺入獄。)

代理律師:檢察署稱案件很快會向法院起訴

德國之聲多次報導的中國維權人士王荔蕻一案,自上月18日提交到北京朝陽區檢察署,負責此案的檢察官為張楠。

據律師劉曉原7月15日在Twitter上發布的訊息:今天我問了韓一村律師,他說,7月8日會見了王荔蕻。但至今沒有復印到案件材料,檢察署不同意給復印。按照《律師法》規定,案件移送檢察署審查起訴後,辯護律師就有權復印案卷材料。韓律師還說,檢察署稱案件很快會向法院起訴。檢察署審查起訴期限是一個月,到7月18日期限屆滿。

王荔蕻的代理律師韓一村曾向德國之聲記者作過詳細介紹,王荔蕻目前為檢方階段,一般時間為一個月,如果案情重大,可以延長至45天。如果檢察署認為公安部門提交的證據充分,就會批准起訴;如果認為公安部門提交的證據不足,可以發回公安部門重新偵查以補充證據。

律師認為7月18日是王荔蕻是否被起訴的關鍵時間點。對此中國網友自發進行各種形式的聲援活動,包括建立"釋放王荔蕻、還她自由"網站,"簽名活動""福建馬尾現場證人還原活動"等。

"福建三網友圍觀團",中為王荔蕻圖片來源: privat

游精佑:王荔蕻就是第四個網民

王荔蕻在聲援"福建三網友"時,與三位主角並不相識,王荔蕻被捕後,"福建三網友"之一的游精佑,同樣因幫助弱勢群體維權還被打壓的兩個並不十分熟悉的人,命運輪轉間,暫得自由的人總在為不自由的人奔走呼告。

游精佑在微博上發布了一份聲明:關於王大姐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的看法,認為王荔蕻一案是當局對福州馬尾"4.16圍觀三網友"活動(2010年4月16日,福州馬尾法院審理'福建三網友案',全國幾百位網友前往聲援三網友)的司法報復行為,當他覺得福建地方政府沒有糾錯機制,為掩蓋司法黑幕,在向中央政法委匯報案情時為"福建三網友圍觀團"戴上政治帽子,所以將參與者之一的王荔蕻記錄在案並找到時機對其所取司法報復行為,他願意通過還原現場的方式來證明王荔蕻無罪。

游精佑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也認為既然當局沒有公開以政治的方式來審判王荔蕻,那麼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依據現有法律,他希望當年參與過"福建三網友圍觀團"活動的網友能夠為王荔蕻作證:"我呼籲當時'4.16'在場的朋友都勇敢站出來,共同作證,也請當時在場的、執行交通管制、維持秩序的的公安人員,一起來還原當時的情況,看看當時是不是存在擾亂交通秩序的行為,'4.16'是沒有衝突的,也許警方不太可能出來作證,但是作為網民,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個事情對我們自身的網路行為、或以後的圍觀行為產生的恐懼,如果這時候不站出來,也許以後所有的圍觀活動都會被戴上'擾亂交通秩序'的帽子,大姐的案子實際上就是'福建三網民案'的後續,她就是'第四個網民'。"

"為她簽名是在表達我們自己的公民態度"

被稱為"結石寶寶"之父的趙連海也在7月14日發起了簽名聲援王荔蕻活動,他在被當局判刑入獄期間,其家人曾獲得王荔蕻的幫助。他期待此次簽名能夠在王荔蕻一案的檢方關鍵時期,提交給檢方,讓他們看到公眾的呼聲。

德國之聲也採訪了趙連海,他告訴德國之聲,截止目前,簽名活動兩天時間裡已經收到近三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網友的簽名,因為中國當局將"王荔蕻"設置為敏感詞,這些簽名中有很多網友是通過翻牆的方式獲得訊息而簽名支持。

他認為網友簽名聲援王荔蕻的行為也是表達一種公民態度:"還是很欣慰的,有這麼多的朋友站出來為王大姐呼籲,我也相信人數會繼續增加,很多朋友從內心明白王大姐做的事情是完全正確且沒有觸犯法律的,是在法律框架內維護我們自己和其他弱勢群體的權利,這是我們社會應該推崇的行為,而今天的當局這種打壓的方式我們是不能認同的,我們現在通過簽名的方式,實際上是在表達我們的一種公民態度。"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