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圖圖的奮斗

2013年5月21日

德斯蒙德‧圖圖大主教今天在倫敦領取著名的鄧普頓獎。這位81歲的南非人因「畢生為愛和寬恕奔波」而獲得此獎。頒獎者表示,圖圖大主教為全世界範圍內的解放運動做出了貢獻。

Archbishop Emeritus Desmond Tutu at the Templeton Prize celebration at St. George』s Cathedral in Cape Town on April 11, 2013. (Photo credit: Templeton Prize: / Karen Marshall)
圖片來源: Templeton Prize/Karen Marshall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四月初,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大主教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後激動萬分,他表示:"如果你在人群中顯得比其他人高大,通常都是因為其他人用肩膀將你抬起。"

大主教、調解人和維護社會公平的戰士--德斯蒙德‧圖圖一生中扮演過許多角色。八十年代初,他因為熱衷於反抗南非種族隔離政權而名聲大振。圖圖當時公開談及這一不平等現象,但卻並沒有挑起仇恨。而1991年2月的南非就像一個炸藥筒。經過了幾十年的對黑人的壓迫,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de Klerk)釋放了包括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內的大批政治犯,並向他們的政黨和組織打開綠燈。在當時那樣的動蕩時期,圖圖仍然能夠作出理性的表達:"我們將獲得自由!所有人--包括黑人和白人!"

圖圖就是能在這樣的重要關頭忠於理想,顯示出其內心的強大:為了一個彩虹之國,為了和平與和解--反對暴力。這是他畢生奮斗的目標。

南非首位黑人主教

1931年,德斯蒙德‧圖圖出生於克勒斯多礦區,後來成為了一名教師。面對政府歧視黑人學生的政策,他選擇了辭職。之後,圖圖開始學習神學,並成為約翰內斯堡聖公會的第一位黑人主教,隨後又在開普敦擔任大主教一職。在政治觀念上,他一直致力於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公開支持曼德拉所屬黨派--非洲人國民大會(ANC)建立非種族主義民主南非的目標。1994年4月,反政府運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圖圖大主教在南非第一屆民主選舉中投下了自己的一票。他當時表示: "對於這裡所有的人來說,這都是難以置信的一天。我說的所有人包括黑人和白人。從現在開始,我們不用再面對一個非法的政府。新政府將是一個由我們自己選出的,屬於我們自己的政府。"

曼德拉邀請圖圖領導南非「真理與和解委員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把傷口扒開清理,才能避免其潰爛。"

戰勝了種族隔離政策後,圖圖仍然沒有退居二線。總統曼德拉邀請他出面領導真理與和解委員會的工作,該委員會的任務是,反思種族隔離時代的罪行。圖圖和這個委員會希望能在勝利者的司法審判以及大赦之間找出一條折衷路線,呼籲實現和解與寬恕。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有數千名受害者講述了自己的苦難經歷,也有許多施害者懇請他人的原諒。按照圖圖大主教的說法就是"把傷口扒開清理,才能避免其潰爛。"

哪怕在這之後,圖圖仍然沒有停止為消除世間的不公而奮力疾呼,在此過程中完全不顧及執政者的意見。他指責托尼‧布萊爾和小布希以一個謊言為藉口發動了戰爭,並認為他們應該接受海牙國際法庭的審判。圖圖經常拿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和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歧視相比較,並對以方的佔領行為加以指責。"以色列永遠也不能用壓迫其他種族的方法實現和平和穩定。真正的和平只能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

圖圖和達賴喇嘛也是摯友圖片來源: AP

批判的一生

今天的圖圖仍然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南非政府,包括譴責與辛巴威独裁政府保持聯繫的行為。同時,圖圖還公開對南非政府在抵制愛滋病蔓延方面所作工作表示不滿,並對高薪的政界精英提出批評。他表示,如今人們已經不能再想當然的把選票投給非國大。因為"自由時期伊始,大部分人都願意投非國大一票。但現在的情況不再明朗。人們開始提出疑問,這本身也是一個好現象,這才是民主制度的真諦。"

為了表彰他非暴力的與種族隔離制度的抗爭,圖圖獲得了198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一生中獲獎無數,包括馬丁‧路德‧金獎、甘地和平獎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名譽博士稱號。每年頒發一次的鄧普頓獎專門表彰用特殊方式"提高生活中精神境界重要性"的人物。歷屆獲獎者包括達賴喇嘛、特蕾莎修女以及泰澤團體創建人羅哲。獎金為130萬歐元的鄧普頓獎同時也是世界上獎金額度最高的個人獎項之一。

已經進入高齡的圖圖也對中國的發展有所關注。2013年初,圖圖敦促習近平釋放諾貝爾和平將得主劉曉波。為其發起的全球公民請願活動爭取到超過140名諾獎得主聯署。在為其文學作品《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中文版作序時,圖圖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訪問中國時,就被"中國人民的勤勞刻苦以及慷慨大方深深打動。"同時,他也瞭解到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殘暴罪行,以及中國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了來自同胞"無法言傳"的傷害。令他驚訝的是,諸多受害者在敘述往事的時候並未表現出怨恨或報復和情緒,但他本人對"把過去掃入角落視而不見的做法是否合適表示懷疑。"並指出:"中國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往昔的痛苦,就會成為一個更加偉大的國家。沒有寬恕,真的就沒有未來。"

作者:Michael Hartlep      編譯:任琛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