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向北韓做出溫和姿態,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本周一否認有重啟與首爾關係的想法。這是北韓方面首次對李在明的和解姿態做出官方回應。金與正還譴責首爾「盲目信任」其美國盟友。
金正恩胞妹為何此時表態?
韓國總統李在明自今年六月上台以來,一改前任對北韓的強硬態度,停止了在邊境地區的高音喇叭宣傳廣播。
去年,北韓從5月份起不斷向韓國投放垃圾氣球,裡面裝滿生活垃圾、煙蒂、電池、甚至糞便和帶有寄生蟲的土壤。分析認為北韓這是報復韓國團體用大型氣球向北韓空飄反金正恩政權的傳單和含有韓國歌曲的隨身碟。針對北韓的垃圾氣球行動,韓國去年7月在韓朝邊境重啟反北韓的高音喇叭宣傳。北韓則在邊境上播放警笛、刮擦金屬的噪音作為回應。兩國關係陷入多年的最低谷。
韓國新總統李在明上任後表示將尋求與北韓進行無條件對話,並作出改善兩國關係的努力,包括停止對北韓擴音廣播、停止空投反朝傳單、考慮允許個人赴北韓旅遊等。韓國還遣返了幾個月前乘坐木製漁船漂流到韓國的六名北韓人。這些人先前表達了返回北韓的願望。不過,在周日(7月27日)的朝鮮戰爭停戰紀念日上,李在明重申韓美同盟關係是韓國外交的支柱,並稱「美國是我們血脈相連的盟友,也是我們最強大的聯盟夥伴。」此番言論顯然激怒了北韓。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半島戰爭歷時3年,其間數百萬人喪生。1953年7月27日美國支持下的韓國和中蘇支持下的北韓簽署了停戰協議,南北以三八線為界,朝鮮半島徹底分裂。
圖片來源: AP1950年6月25日,北韓人民軍越過38線向南部挺進,並在短短數天內控制了朝鮮半島絕大部分地區,而這一突襲也宣告戰爭的正式開始。朝鮮戰爭歷時37個月,據估計近45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10年起,北韓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陷入分裂狀態:北緯38度線以北受蘇聯控制,38度線以南受美國控制。1948年8月大韓民國宣佈建國。同年9月9日,金日成領導下的北韓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g-images在北北韓方面越過38線後,聯合國在美國的迫切要求下,派遣軍隊支援韓國。該部隊由20國組成,共4萬人,其中美軍人數為3萬6千。聯合國部隊迅速扭轉了此前的不利局面,很快就拿下了幾乎整個半島。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50年9月15日,美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揮下的聯軍部隊成功在西南部港口城市仁川附近登陸,由此切斷北部的供應樞紐。不久後,聯軍重奪漢城,並在10月中旬控制了平壤。此時戰爭似乎已經接近尾聲,但中國隨後的出兵讓局勢再度生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中國於1950年10月中旬出兵,開始進入北韓只是少量支援力量。10月底,毛澤東開始大規模派遣「抗美援朝志願軍」參戰,同年12月5日,中朝軍隊奪回平壤——這個冷戰時期唯一曾被西方軍隊佔領的共產主義國家首都。
圖片來源: Claude de Chabalier/AFP/Getty Images1951年1月,中國(40萬人)和北韓(10萬人)組成的聯合部隊發起了大規模攻勢,進一步擊潰了聯軍。此後麥克阿瑟呼籲美國總統杜魯門對中國使用核武器,他本人於1951年4月被調離。繼任者是馬修‧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51年中期,朝鮮半島南北部基本回到戰前格局,此後南北雙方陷入了兩年激烈的陣地戰。儘管和平談判在1951年7月已經開始,戰爭一直延續到了1953年夏天。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朝鮮戰爭被認為是第一場代表著東西方體制對抗的戰爭。支援韓國的部隊大部分來自資本主義陣營的美國,支援北韓的則來自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和蘇聯。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自開戰起,朝鮮戰爭中狂轟濫炸不斷。三年時間裡,聯合國軍對北部的空中襲擊超過100萬次,使用炸彈數量約45萬噸,其中也包括凝固汽油彈。這給北韓帶了極大破壞,幾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夷為平地。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53年聯軍部隊從韓國撤退時,戰爭死亡人數已上百萬。針對陣亡士兵數目,各種說法不一。分析估計,戰爭中身亡的有50萬左右北韓士兵、40萬中國士兵,以及4萬聯合國軍——其中90%以上是美國士兵。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早在戰爭仍在進行的195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交戰各方就進行了囚犯交換。南方交出七萬五千名北韓人和六千七百名中國人;北方放回了一萬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八千三百名韓國士兵和超過三千七百名美國大兵。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在1951年7月的停戰談判開始近兩年後,交戰各方終於簽署了板門店協議:規定南北韓以北緯38度線為界,這也鞏固了朝鮮半島的分裂格局。儘管停火,但南北雙方一直沒有簽署和平協議,也就是說,從國際法角度上兩國仍處於戰爭狀態。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儘管兩國邊界的門板店風景如畫,直到今天,沿著三八線的250公里長、4公里寬的非軍事區仍然受到士兵的嚴格把守,駐守在三八線兩側的南北韓士兵每天都處於對峙狀態。
圖片來源: AP 金與正本周一在北韓官方通訊社朝中社發表的英文講話中表示,韓國不應期待兩國關係解凍。她說:「如果韓國以為以幾句感性言論就可扭轉其行動的所有後果,這是大錯特錯。」
金與正還稱,李在明政府的一些舉措是「真誠的努力」,但最終卻與前任政府並無二致。她說,韓國「盲目信任」與美國的軍事聯盟,並試圖與北韓「對抗」。金與正還提到了即將舉行的韓美軍事演習,平壤方面認為這是入侵的預演。
「我們再次明確官方立場,無論首爾採取何種政策、提出何種建議,我們都對此不感興趣,也沒有任何理由與韓國會面,沒有任何議題需要與韓國討論,」她補充道。
韓國如何反應?
韓國統一部發言人具炳杉指出,與金正恩此前關於南北韓關係的言論相比,她的此番言論並非特別充滿敵意或有抹黑韓方的表述;這表明平壤正密切關注李在明政府的對朝政策,而南北韓之間「不信任壁壘」很高。他進一步表示,韓國新政府將不會採取強硬立場,不會受朝方表態影響,「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推動與朝方建立和解與合作關係,為韓朝和平共處而努力」。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去年1月正式宣佈放棄把和平統一作為主要政策目標,並下令修改北韓憲法,刪除「和平統一」,並將韓國定義為「敵對國家」。
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一任期中曾於2019年6月30日在板門店南北韓邊境非軍事區(DMZ)與金正恩進行歷史性會面。今年1月開始其第二任期後,川普经常強調自己與金正恩的私人關係,並表示願意重啟談判。迄今為止,北韓尚未公開回應。
近距離直擊美朝「歷史性的一步」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