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金門翻船案:中國漁民稱遭台海巡「撞翻」

2024年2月22日

中國「三無」漁船在廈金水域翻船事件延燒。生還漁民返回中國後,向中國媒體稱船隻遭台灣海巡艇「撞翻」。中國國台辦要求台方「給交代」,並嚴懲相關人員。台灣方面則強調並未隱匿真相,案件現已交由司法調查。

圖為台灣海巡署公務船停靠於金門港口
圖為台灣海巡署公務船停靠於金門港口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2名生還的中國籍漁民週三(2月20日)返回中國後,接受中國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採訪,在鏡頭前描述事發經過,指控台灣海巡船衝撞才導致漁船翻覆。

中國漁民聲稱事發當天中午12點50分,「就看到保緝(台灣海巡)開起來了,就衝著我們的船開起來了」,「我們的船哪可能翻掉,開急轉彎也翻不掉,要撞才會翻掉」,指控台灣海巡船將漁船「頂翻」,導致4人全落海。

漁民稱,過去兩岸漁民捕魚,「他們(台灣漁民)以前到我們這來,我們對他們很好,這次他對我們這樣,太失望了」。

台灣中央社報導聚焦於該漁船為「三無船舶」(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指央視採訪內並未提及相關質疑。

此前,台灣政府的聲明主張,該漁船為「三無船舶」,是「兩岸執法共同關注對象」,但其遇台灣海巡檢查,卻「蛇行拒檢」,才導致船隻翻覆。中國國台辦則稱,是台方的「粗暴」驅離所導致。

圖為20日於金門舉行的2名遇難中國漁民法會現場。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中方批台「隱匿真相」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1日晚間再度發聲明,批評台方「企圖掩飾其暴力行徑」。聲明稱:「在兩岸同胞和遇難者家屬強烈要求下,台有關方面才承認是因台海巡艦衝撞導致大陸漁船翻覆、人員傷亡……對事件真相遮遮掩掩。」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台海局勢今年或比預期的凶險

朱鳳蓮譴責民進黨政府「暴力執法」且「刻意隱瞞事實」,並要求台灣盡快公佈真相,「嚴懲相關責任人」,「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交代」。

台灣怎麼回應?

早前有台媒報導,金門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施家榮在回應媒體時,曾證實雙方船隻發生碰撞,中國快艇當場翻覆。該說法也被中國媒體引述報導,但施家榮隨後否認,表示他僅證實值勤海巡人員當時「沒有錄影」,並未證實「碰撞說」。金門地檢署回應「不能證實有」、「也不能證實沒有」。

金門地檢署官方新聞稿則稱,該起事件發生在14日下午1點左右,台灣海巡接獲通報有中國船隻駛入金門「禁止水域」,巡防艇要求其停船受檢,但對方卻加速逃逸,結果尚未駛出「禁止水域」即翻覆。

22日下午,台灣海巡署在記者會上還原事發經過,指中國漁船當時為躲避海巡人員登檢「蛇行、甩尾」,隨後在1分多鐘的追逐過程中,突然向右急轉彎,船尾撞上台灣海巡艇右前側,因離心力造成反彈而翻覆。2名登檢員在漁船翻覆後隨即上前進行搜索,其中2名中國漁民自行浮上水面,第3名漁民不久後浮起,但已無意識,急救後仍不治;另一名死亡漁民則是在漁船駕駛艙內尋獲。

延伸閱讀:不只禁限制水域 兩岸治權爭議有哪些?

對於各界不斷呼籲官方公開執法過程影像,金門地檢署證實,事發過程海巡隊「並無錄影紀錄」,但檢方對2名生還漁民製作筆錄時,2人均表示對海巡隊執法程序「無意見」。

關於執法過程的蒐證錄影問題,台灣海巡署指出,雙方當時高速追逐,加上船身受海浪影響劇烈晃動,導致海巡人員「在高度專注維持平衡及準備強靠登檢狀況下,致該名負責蒐證同仁未即拿取蒐證器材進行蒐證」。

金門與中國廈門僅一海之隔。圖為金門沙灘上的反登陸「軌條砦」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海巡署艦隊分署長廖德成表示,該案發生僅歷時5分鐘,「因海上追逐及時間短暫等因素,未能全程錄影,雖讓事證分散,惟不影響事實真相之始末」。他也稱相信台灣司法機關調查程序必定可還原事實。

儘管台灣海巡聲明提及,雙方在追逐過程中,「船身多次接觸」,但並未證實中國漁船是否因為「碰撞」導致翻覆。

中國海警出沒馬祖海域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繼19日上午金門水域出現中國海警船後,馬祖海域21日下午也出現2艘中國海警船,其中1艘一度逼近馬祖南竿島約5.5浬處;另有1艘全長90公尺、1500噸級的「海監船」。

此前,中國海警曾宣佈「常態化」位於金門、廈門海域的巡查行動。台灣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則於21日表示,台灣外離島部隊會依不同狀況演練及準備;至於這次事件,則由海巡署依法處理,軍方不會直接介入,也不會增加外離島兵力,避免緊張局勢繼續升級。

美方也對此案有所表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說:「我們繼續敦促各方克制、勿片面改變現狀;過去數十年來,這樣的現狀維持了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