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漫遊:我們的讀書小組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長平
2024年10月11日

時事評論作家長平在他居住的德國城市參加的一個讀書活動已經持續十多年了。這一次,他要推薦的作者是張小滿還是殘雪呢?

韓國作家韓江獲得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 Giuseppe Catuogno/ROPI/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雜技團的搬運工廖長發從小有個理想,就是在雜技團裡當上一名演員,最好是走鋼絲的,如果不行,求其次疊椅子或疊羅漢也行。——殘雪《長發的夢想》

也許我也應該湊一個熱鬧,向我們的讀書小組推薦殘雪的作品。據報導,她連續六年登上歐洲博彩公司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賠率榜單。

今年的獲獎者是韓國作家韓江。我正在讀她的《素食者》。一個決定素食的女人在韓國父權家庭中的遭遇讓我感到震驚。但仔細一想,在中國,一個家庭主婦突然拒絕吃肉,而且不再為全家準備肉食,恐怕也有不少的麻煩。

韓江的作品《素食者》:一個決定素食的女人在韓國父權家庭中的遭遇令人感到震驚。圖片來源: Random House LLC US

我們讀書小組的德國朋友,不願意讀譯著。可以理解,他們希望閱讀中國人用中文寫作的中國社會。這給我選書帶來一些挑戰。王小波曾經說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在中國,已經有了一種純正完美的現代文學語言",但它來自翻譯家。那是他的中文師承,"剩下的事只是學習,這已經是很容易的事了"。

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也是如此。但是在年輕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是語言水準的差異,而是從作品內容上說,大多數好作品都是"外國文學"或者"世界文學"。今天,這也給我向女兒推薦中文書帶來一些困擾。我很想把曾經讓我激動不已的中文譯著介紹給她,但她自己會讀德語、英語、日語和拉丁語,為什麼要去閱讀譯著呢?

我希望有一天,女兒能夠明白王小波這句話的含義:"道乾先生和良錚先生都曾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後來,因為他們傑出的文學素質和自尊,都不能寫作,只能當翻譯家。"

堅持了十多年的讀書活動

今年中秋的第二天,我和讀書小組的成員,在一個德國朋友家的陽台上看月亮,"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魯迅《故鄉》),再次讓我感慨"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也意識到,我加入這個讀書小組,已經十多年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圖片來源: Petros Giannakouris/AP/dpa/picture alliance

當時我剛剛搬到杜塞道夫,曉琴邀請我加入她主持的這個讀書活動。她是語言學博士和翻譯家,對德語和中文都很精通,活動辦得也很認真。大體上每月聚會一次,主要形式就是選定一本中文書(包括港台出版的圖書),大家輪流朗讀,並由朗讀者把所讀段落翻譯成德語,然後一起討論。

參與者多的時候有一二十人,有中學老師、成人教育老師、博士生、大學教授、會計師和法官等,中文水準參差不齊。後來曉琴退出了,活動仍然保留下來。十多年過去了,只有少數幾位朋友堅持下來。

我作為"中文專家"被邀請來,也帶著學好德語的念頭。可惜我並沒有因此學好德語。大多數時候,這些作為業餘愛好而學習中文的德國朋友的認真程度讓我汗顏。他/她們會在字典中查閱每一個不熟悉的漢字,寫下密密麻麻的筆記。我這個迫切需要學好德語的學生,反而沒有下過這樣的功夫。

但是我仍然在這個讀書小組收獲巨大。事實上,每次聚會的四五個小時中,一半時間在聊天。從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問題,到德國極右政黨興起的困惑,我都能從這些德國朋友這裡得到幫助。

此外,這十多年裡,我跟著他們一字一句地重讀或者新讀了很多中文作品,從哲學到文學,從經典到流行,並回答很多非母語者才會敏感到的問題,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我的母親做保潔》的作者張小滿以巨大的勇氣,說出很多城市白領努力遮蔽的出生之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張小滿和殘雪

按理說,應該主要由我來推薦中文書。但事實並非如此,德國朋友總是從各種渠道去瞭解自己想讀的東西。一周前聚會時他們對我說,這次由你來給我們推薦一本書吧。

我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抉擇。在此之前,我正在考慮《我的母親做保潔》。作者張小滿講述了她的母親春香從陝南農村到深圳超級商場做保潔工的經歷,由此回顧了這三十年來農民和農民工的遭遇。

一位朋友在向我介紹這本書的時候說,作者以巨大的勇氣,說出很多城市白領努力遮蔽的出生之恥。由於中國長期的歧視政策,除非由城市知青的視角講述成他們的故事,農村生活是不值得書寫的。農村孩子的奮斗目標就是要活得像個城裡人。為了支持這一目標去城裡卑賤地打工的父母,在宏觀敘事只是一個經濟數據,在個人講述中往往是要被掩飾的背景。正如一些讀者所言:"讀這本書之前,我不願提起我的母親也做過保潔"。

在中國,經過多輪"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媒體報導,殘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她的生平故事顯然比她的小說傳播更廣。圖片來源: Dave Johnston/EdinburghElitemedia.co.uk/picture alliance

在中國,經過多輪"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媒體報導,殘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她的生平故事顯然比她的小說傳播更廣。在那一代人中,她那樣的出生和成長是最值得講述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村,但仍然是書香門第,孩子們從小閱讀文學和哲學,有時間做自己的白日夢。而且他們都很有天賦,其中一個(殘雪的哥哥鄧曉芒先生)成為知名哲學研究者,一個成為先鋒作家。

殘雪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的德語譯本。圖片來源: Silke Briel/hkw

日本和歐美的文學研究者反復提醒中國人,殘雪是被忽略的天才作家。至少我認為,跟流行的看法不同,殘雪的文字是容易閱讀的。

我通過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受難,好多次扮演了外婆。我想,我已經進入過外婆的那種精神狀態了。我的這種預演促使我的作品產生出來。——殘雪《趨光運動:回溯童年的精神圖景》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