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同性戀者抗議新浪贏在哪裡

長平
2018年4月18日

同性戀者抗議成功,新浪收回清查令。時評人長平認為,與「段友出征」和「女權之聲」一樣,這些權利運動方式為中國帶來新的生機。

Schattenriß auf Regenbogenfahne
同性戀者在爭取自己的權利的同時,也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政治觀念和行為方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Kalaene

(德國之聲中文網)網路娛樂節目"內涵段子"被關停,社群網站上出現"段友"駕車上街鳴笛抗議、集會示威的影片,令人對九零後年輕人刮目相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浪網對同性戀的公然歧視,引發更大規模的抗議,而且抗議取得了罕見的成功。

新浪根據《網路安全法》發出內容清理通知,宣佈"此次清查的內容包括:涉黃的、宣揚血腥暴力、同性戀題材的漫畫及圖文段影片內容"。中國的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及其支持者利用各種渠道表達抗議,微博、微信等中國社群網站出現數十萬計的"#我是同性戀"、"#你好我是同性戀"等標籤,位於北京的同性戀親友會(PFLAG China)呼籲股東拋售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股票。據報導,在"#我是同性戀"標籤上周六被刪掉之前,已有3億人看到。本周一,新浪再發通知表示,本次清理的對象"不包括同性戀內容"。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改變具體是怎樣發生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和如此大規模的抗議有關係。1997年,同性戀在中國非罪化(不是流氓罪)。2001年,中國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剔除(不是精神疾病)。有人可能說,新浪發現自己的宣佈違法,所以主動改過來了。新浪大概也知道,它刪除評論、關停微博、設置敏感詞,諸般行為,件件違法,什麼時候主動改正過?

聰明的策士與莽撞的抗議者

現代同性戀權利運動,和勞工權利運動、婦女權利運動、種族平權運動一樣,本質上是一種抗議運動,即通過直接的自主意志表達、公開的對不公平待遇的反抗來獲得尊嚴、平等和自由。一種污名同性戀的論調說,它是來自西方的精神糟粕。通常的反駁是,中國自古就有同性戀。在古代,很多帝王和貴胄都好男風,養男寵,漢哀帝劉欣與董賢,還留下了"斷袖之癖"這個感人的真愛故事。這種辯解可能自設陷阱,似乎要切斷中國平權運動與西方的關係才能自證清白。事實上,無論從普遍觀念還是具體方式,中國現代平權運動都源自西方。當然,重點不在來自哪裡,而是其性質與所謂傳統文化根本不同。

除了少數個案,男風、男寵在中國古代並不是好詞,它在描述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的同時,滿懷著深刻的歧視。就像愛情和性的存在,並不能讓婦女自動獲得平等權利一樣。皇帝的女人們要得到善待,就得千嬌百媚、八面玲瓏並且有打擊競爭者的手腕。這些通向尊嚴和平等的路徑,本身就是黑暗的牢籠。人們以為自己在往上爬,其實是往牢獄中陷得更深。

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前不久發生的修憲事件。它除了修改國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限制之外,還把黨的領導寫進了正文。在此之前,黨的領導被放在序言裡,作為正文展開的前提條件。這一項規定與普世權利背道而馳,讓很多憲政學者感到惱火。然而,他們很少提出正面的抗議,而是煞費苦心地解釋說,序言沒有法律效力,不過是歷史事實描述而已。這種自欺欺人的解釋,既為憲法的合法性辯解,同時也希望權力當局作為順水人情接受了它,既與時俱進又不失顏面。這是古代獻策、進諫的方式,而不是現代權利運動。其結果是皇上煩不勝煩,索性把黨的領導規定從序言拿到正文,看你還怎麼囉嗦!

同性戀權利不僅無害而且引導正義

公開抗議就一定有效嗎?給定短暫的時間,結論是不一定。二十九年前的"六四"抗議,以機槍坦克的血腥屠殺結束。但是,抗議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而且它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六四"運動拉開了蘇聯和東歐巨變的序幕,歷史將會給予它更加公正的評價。

時事評論作家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娛樂節目。此前或明或暗的一種說法是,讓人民"娛樂至死"有利於社會穩定,意思是傻笑會讓他們忘掉政治公義,於是乎統治者得以長治久安。同樣,這既是為娛樂的辯解,也是對統治者的獻策。結果如何呢?不僅日劇美劇被限制,連本土笑話節目"內涵段子"也要關停。網傳"段友"們舉行了大規模的駕車鳴笛及街頭聚會抗議。這些抗議不一定能夠得到同性戀權利抗議一樣的結果,但是行為本身的價值已經超越了前述辯解和獻策。

為同性戀運動的流行辯解是, 讓他們相愛,不會對社會造成傷害。還應該看到,作為現代權利運動,同性戀者在爭取自己的權利的同時,也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政治觀念和行為方式。同樣地,女權運動社群網站"女權之聲"被禁之後,女權主義者也沒有簡單重複"轉世投胎"(另名新建帳號)的方式重生(儘管這也是一種抗議方式),而是堅持以各種抗議形式訴求復活原帳號。也許她們不會成功,但是這種抗議方式本身已經為社會帶來了新的生機。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