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啪啪打臉」,小粉紅會羞愧而死嗎?

長平
2018年2月22日

種族歧視,抵制洋節,台灣軍售……「啪啪打臉」,會讓愛國小粉紅感到尷尬嗎?時評人長平認為,諷刺者和諄諄教誨者誤解了當代中國愛國愛黨邏輯。

China 2017 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 in Shanghai
用"Happy Lunar New Year(農歷或陰歷新年快樂)"拜年,名模劉雯遭到中國網民辱罵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F. Dafour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個春節,愛國小粉紅過得殊為不易。才剛剛捍衛了央視春晚的種族歧視,辱罵了用"Happy Lunar New Year(農歷或陰歷新年快樂)"拜年的超模劉雯,回頭卻又看見一架美國空軍行政專機降落在台灣松山機場,美國參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殷霍夫(James Inhofe)率領包括軍方幕僚在內的代表團訪台,商討區域防禦和對台軍售。有些專看小粉紅笑話的不愛國網民諷刺說,這正是中國駐美大使所說的"美軍進入台灣之日,就是我'武統'台灣之時"(大意),為什麼搜遍網路,還沒見到小粉紅彈冠相慶呢?

儘管網管忙著刪帖,但是這類諷刺以圖片等形式傳播甚廣。除了取笑之外,轉發者顯然也"寓教於樂",希望愛國者們自覺被"啪啪打臉",爾後幡然醒悟或者有所省思,看清世界形勢,改掉說大話的毛病,甚至轉變立場。

這種諄諄教誨從來沒有缺席。其實就在小粉紅怒斥劉雯逼她改錯的同時,"Lunar New Year"或者"農歷新年"也出現在China Daily、新華社及央視等官方權威媒體上。據說他們憤怒的原因,是越南和韓國企圖通過這種"話術"將中國新年據為己有。這讓人想到屢見不鮮的中國人抵制日語的困境。前不久有一群"愛國醫生"上書抵制"患者",被人提醒說,抵制掉醫學中的所有受日語影響的詞匯之後,他們只能改行了。

這甚至可以追溯到光緒末年,擔任體仁閣大學士兼管學部的張之洞,看到一所新式學校的教學大綱中使用"健康"一詞時,批註道:"'健康'乃日本名詞,用之殊覺可恨"。尤其可恨之處在於,"名詞"二字也是日本名詞!張之洞自覺尷尬,遂發明了"日本土話"一說。在抵制這些新鮮的"洋詞"時,"土話"之謂實在是有點自不量力,殊為可惜。

為什麼百年困境未能阻止今天的愛國者抵制"西方土節"(聖誕節)?連官方媒體都不得不加上"農歷新年"才能說清楚春節是什麼,小粉紅卻為別人用這個"中國洋詞"而憤怒出征?他們不覺得尷尬嗎?

如果說這百年來有什麼進步的話,那就是政治教育讓人們解除了張之洞的尷尬:面對同樣的事實,有了不同的邏輯。

台灣總統蔡英文新年祝福也使用了#LunarNewYear——名模劉雯因為用此拜年遭到圍攻

 

被誤解的愛國愛黨邏輯

的確如此,官方才剛剛號召抵制聖誕節,卻又立馬宣揚西方國家處處迎春節。新華社喜氣洋洋地報導,中國春節全球颳起"紅色旋風",盡顯世界領導"范"兒。報導說,連日來,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不約而同"(網民誇這個詞用得好)地舉辦各種形式的中國"農歷新年"(小粉紅對這個"辱華用語"視而不見)慶祝活動。

自相矛盾嗎?諷刺愛國者的網民的邏輯是"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可是愛國者自己的邏輯是,抵制聖誕節,就是為了讓更多人過春節啊。嚴防西方文化入侵,並不意味著自己的文化不去侵略別國。

另一個被用來期望小粉紅反躬自省的例子是,為什麼他們處處"玻璃心",動輒感情受傷害,卻能容忍央視春晚小品公然歧視非洲人甚至為之辯解呢?有人寫文章苦口婆心地勸導他們"將心比心"。這實在是誤解了當代愛國愛黨邏輯。在這種教育中,"人同此心"指的是,每個民族都在想要侵略別人,尤其是日本、美國以及受他們蠱惑的"走狗"們,亡我之心不死,沒有一刻稍停。"落後就要挨打"、"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勿忘國恥,牢記仇恨,大國崛起之時,不正是雪我百年國恥之日嗎?

時事評論作家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有人惋惜說,央視春晚嚴格審查,層層把關,為什麼出此紕漏,多麼丟人!這未免太善解人意,小看審查了。宣揚歧視並非意外的紕漏,而是春晚的核心價值--專制政權,正是建立在包括階層歧視,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在內的種種歧視之上的。當局比誰都明白,人們真的在乎公平正義之日,正是專制政權坍塌之時。

接受了這些教育的愛國者們,不會在乎諷刺者的邏輯。比如,有人指出,毛澤東多次感謝日本人,以為會讓崇拜他的人尷尬。結果人家更加崇拜了:原來他老人家這麼有智慧!所謂"美軍到達台灣之日,正是解放台灣之時",不就是話語策略嗎?"寧可台灣不長草,也要解放台灣島"、"哪怕華夏處處墳,也要殺光日本人",喊了這麼多年,只說不練,有誰為此尷尬過?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