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我們都在那輛危險駕駛的大巴上

2022年9月20日

貴州在執行「清零」政策時發生慘重車禍,民眾呼籲不再折騰。時評人長平認為,世界上並不存在不折騰老百姓的專制政權。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本身就是專制政權的控制手段之一。

中國依然堅守嚴格的新冠防疫政策 包括不讓居民外出或集體轉移(資料圖片)
中國依然堅守嚴格的新冠防疫政策 包括不讓居民外出或集體轉移(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9月18日凌晨兩點,貴州山區高速公路發生慘重車禍,一輛大巴側翻落入道旁深溝,車上47人中27人遇難,20人受傷(正在救治)。這場車禍立即在網路上引發強烈震動,相關部門也忙著審查刪帖。

這不是一起普通的車禍。據稱,貴州山高路險,所有客運車輛在凌晨2時至5時禁止運行。然而,這輛客車不僅暢通無阻,而且還被懷疑刻意選擇隱蔽夜行。不僅如此,從行車安全看,司機的打扮十分詭異,簡直視生命為兒戲:他穿著封閉的防護服,戴著兩層口罩和護目鏡,還有兩層手套。此外,行車全程不能開窗也不能開空調。

在中國,沒有什麼法律規定和行業標準可以擋得住政治運動。這輛客車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正在執行「清零」政策,將一批貴陽居民強制運轉到200公里之外的荔波市集中隔離。這一政策置科學和醫學於不顧,憑空想像出一場跟西方進行的制度優勢競賽。

隨意軟禁和關押任何民眾的政治游戲

美國總統拜登認為,民主與專制之間的鬥爭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衝突。西方媒體發表了很多關於民主與專制競爭的討論。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一個比賽結果來證明民主優於專制,因為專制從一開始就是違背人權和反人性的制度,沒有資格和民主競爭。這就好比一個殺人犯應該被繩之以法,而不是讓他上台和遵紀守法的人比賽誰更有效率一樣。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圖片來源: imago/epd

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宣稱「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中國政府,拒絕批准進口被廣泛證明有效性較高的西方mRNA疫苗,甚至對推廣有效性較低但仍然有效的國產科興疫苗也興趣不大,而對不僅不能有效防疫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的核酸檢測和封城及隔離樂此不疲——事實上,在沒有科學依據支持的前提下,這並不是什麼不一樣的防疫政策,而是隨意軟禁和關押任何民眾的政治游戲。

根據媒體報導,和各地大多數強制運轉和隔離一樣,貴州這輛發生翻車慘劇的大巴上的乘客,並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甚至沒有公開證據顯示「密切接觸」或者「次密切接觸」,僅僅憑當局一聲令下,他們就被強行運轉,集中關押。這種待遇還比不上刑事犯罪嫌疑人。

「你憑什麼認為你不會在那輛凌晨的大巴上?」

27條生命被無辜毀滅,幾十個家庭痛不欲生,已經令人感到憤懣。而民眾也因此感覺到在「清零「政策下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毫無徵兆的被軟禁、被拘押、被飢餓、被「大白」毆打、被銀行扣留存款……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正如我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所說,在日常生活的層面上,毫無科學根據的「清零」政策下,普通民眾面臨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跟「文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延申閱讀:長平觀察:「疫革」的權力控制超過「文革」

微博用戶@芮芮兜的提問讓很多人都心有餘悸:「你憑什麼認為你不會在那輛凌晨的大巴上?」這句話迅速遭到刪除,而刪除前已經得到數萬次轉發和數千條評論。

這既是一個有關「清零」政策的焦慮,同時也是一個政治隱喻。長期以來,人們諷刺習近平開歷史的倒車或者加速主義飆車,以至於「老司機」、「開倒車」等常用漢語也時不時成為被審查的敏感詞。有網民悲嘆道:「我們的命運也會像那輛大巴,駕向墜落的黑夜」,「大家都被一種低壓的情緒籠罩著,無法沖出,又無法蜷縮」。

「我們生下來就在那輛無處可逃的大巴上」

牆內牆外都有網民哀求道:不要再折騰老百姓了。在此之前,就有不少懷疑防疫政策被利益集團綁架的網民表示:我們每天出三塊錢,可以不做核酸了嗎?還有認為這跟習近平連任有關的網民說:我們都同意你繼續當下去,別折騰啦!

一直以來,不少學者和時事評論人也嘔心瀝血地向當局建議:少折騰,讓老百姓專心掙錢,歲月靜好,對當局維持政權也有好處。其實,世界上並不存在不折騰老百姓的專制政權。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本身就是專制政權的控制手段之一。

微信用戶Hayami寫道:「所以有時候我覺得很悲哀,就像原罪一樣。我們生下來就在那輛無處可逃的大巴上,往後用盡一生的力氣,也只是駛向一片白茫茫的無依之地。」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