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李嘉誠把這黑鍋背上了嗎?

長平
2019年9月21日

中國官媒對李嘉誠的最新一輪批判成效如何?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場短命而失敗的輿論攻擊,正好顯示了香港人堅持抗爭的意義。

Li Ka-sh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015年 "別讓李嘉誠跑了"以來,中國官媒這一輪對李嘉誠的攻擊火力最猛,但也最為短命。一周時間過去,口水就已經曬干,幾乎看不到影兒了。

在此之前的"跑路"風波中,李嘉誠多次接受媒體採訪,不僅否認從大陸撤資,還稱讚大陸投資環境,可以說給足了北京面子。

這一次,在針對香港抗議運動表達希望"執政的亦都能對我們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之後,中國官媒或者官媒操控的社群網站,不僅批判李嘉誠"縱容犯罪",而且還直接宣稱"突然,人民日報鄭重發聲!留給李嘉誠的時間不多了"。但是,李嘉誠以基金會名義發表聲明,說自己"習慣了那些莫須有的指責",並表示對任何暴力,包括語言暴力,都不能接受。

"莫須有的指責"和"語言暴力",顯然是指來自中國官媒的攻擊。不過,面對如此"不老實的態度",中國官媒反而啞口了。這種時候,他們慣常的做法是虛擬一個勝利的姿態草草收場。果然,被網民諷刺為"最會叼飛盤"的《環球時報》所屬的環球網發表文章《李嘉誠"改口"了》。

在這家媒體的讀者看來,這無異於說,李嘉誠在人民群眾的怒吼聲中,不得不低頭認罪,悔過自新。

"改口"的不是李嘉誠,而是中國官媒

其實,李嘉誠並沒有變化。無論是當初的"跑路"的先見之明,還是今天的公然勸諫,他說話都留有餘地,可以做多面解讀。之前有記者問我,李嘉誠8月中旬刊登的廣告"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和"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我回答說:不同點人讀出不同的意思,正是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在9月8日出席香港慈山寺祈福活動所說的話,其實也是一個"雙面貼":"香港人能夠度過這個難關,我們希望年輕人能夠體諒大局,而執政的亦都能對我們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圖片來源: Imago/epd

對於這句話,中國官媒看到的是"未來的主人翁"和"網開一面"--這些媒體在國內國外大造輿論所渲染的,抗議者是不可饒恕的暴徒和恐怖分子--中共實行的從來都是現任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的一句名言:"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想要兩頭討好,沒有那麼容易。

李嘉誠基金會9月13日發表的回應聲明中,同樣也說了兩方面的話,除了表示不接受語言暴力之外,也表示"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無視法律程序"。有意思的是,這一次環球網看到的卻是這一句話,而對於另外一面的意思,也可以說是"死不改悔"的那一面,卻直接忽略,宣佈他"改口"了。

香港人堅持抗爭的機會

這也是中共洗腦教育的困境:宣揚反對者罪該萬死,專制者無所不能。很多"小粉紅"感到困惑的是,既然如此,"為什麼還不把李嘉誠抓起來"?旁邊的戰友給出了解釋:"我們的領導人真的太仁慈了!"好吧,畢竟是一個九十高齡的老人。但是,那些年輕的暴徒,難道也要寬容嗎?為什麼要向他們讓步,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改計劃?難道宣傳中沒有說過"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嗎?這樣做怎麼對得起那些在前線賣命的"愛國者"?

毫無疑問,中國官媒如此心急,是因為香港抗議的真正原因也無法對大陸民眾誠實交代,需要模糊焦點,找到替罪羊。香港地產霸權一直為人痛恨,李嘉誠"頂風作案",正是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的良機。這對於那些本來就相信人們只會因為物質利益上街抗議的大陸民眾來說,是一種重複表演;對於瞭解香港人為自由、人權和民主而抗爭的人來說,這種策略是失敗的。

我十分贊同《蘋果日報》發表的一篇評論,作者李平認為,李嘉誠的諍言雖勇氣可嘉,但與當權者的反擊一樣,並未深切理解抗爭者的訴求。"只要香港有普選、有自由,港青就能奮發上進,就算輸也輸得起,何需官商網開一面?"

不過,也應該看到,李嘉誠的溫柔嗆聲,也讓中共官媒露怯。這也正好呈現了香港人堅持抗爭的機會,顯示了這場不需要"網開一面"、絕不妥協的抗爭的意義。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