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童話幻影中人權雙輸

長平2015年10月21日

習近平訪英,政要避談人權。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完成強硬外交轉變,世界人權面臨挑戰。

Großbritannien, Xi Jinping auf Staatsbesuch
圖片來源: Reuters/J. Tallis

(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夫婦乘坐皇家馬車,下榻白金漢宮……英國女王還真以為自己生活在童話世界裡了?英國人似乎認為,滿足中共集團的一點面子,金幣就會像童話故事講的那樣嘩啦啦從天而降。遺憾的是,現實世界並非童話,習近平這趟訪問是中英兩國人權上的雙輸。

"你們有錢?你們有技術嗎?"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英國媒體採訪,當對方提出投資對等與公平問題時,他這樣回答。即便在被嘲笑為"窮得只剩下錢"的中國,這種毫不掩飾的暴發戶口吻也是令人厭惡的。這反應了中國政府的真實心態:錢就是一切。而且它正在迫使讓世界接受這一規則。

這一規則的外殼是金錢,內核是"別談人權"。劉曉明大使同樣毫不掩飾,此前在英國媒體放出更引人矚目的另一句話:"如果有人在習近平訪問期間強調中國人權問題,習近平將會覺得不受尊重。"談人權就不尊重,這種尊重意味著什麼?

強硬外交縱橫世界

很多外國讀者都讀出了這些言辭背後的強硬外交。這是中共有史以來的一個重要的轉變。稱雄全球的野心,也曾在毛澤東的腦海裡閃爍。但是他很快明白中國的份量,甚至提出了著名的"球籍危機"(認為中國六十年內不趕上美國,就有被開出球籍的危險)。鄧小平更加清醒而務實,給外交定調為"韜光養晦"。江澤民面對西方文明,自卑到拿接受美國記者採訪來炫耀。胡錦濤則因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在外交方面出現亂象。

外交上背離"韜光養晦"策略,從胡錦濤時代就開始了,但是並沒有明確方向。習近平上台以後,用"中國夢"替代了"三個代表"與"和諧社會"。很多專家和媒體都從"中國夢"中嗅出了皇帝夢的氣味兒,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那裡面竟然也有世界領袖的慾念。幾周前,北京召開了"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企圖用全球學術資源,把習近平包裝成馬克思主義的最前沿領袖。習近平在各種演講中不避冗長地羅列文學入門書單和名人名言,似乎想讓人相信他對世界文明進行過深入研讀。這些都很難令人信服,但是他發現了真正的機會,那就是世界政治領袖的犬儒和怯懦。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imago/epd

貿易雙贏,人權單輸?

談論中國人權,通常意味著要求中國政府約束自己的權力,尊重法治,保障民眾的權利:讓他們不要因為說一句話、寫一篇文章、辦一個網站就被抓去坐牢;讓他們和自己的孩子不要呼吸有毒空氣,吃有毒奶粉,喝有毒水;讓他們有更多的政治參與機會,在涉及自身利益時有更多發言權。在此之前的外交中,中國政府總是被動地辯解說,我們已經在各方面提高了人權,做得不好的地方是因為還是發展中國家。現在他們不耐煩了:閉嘴吧,我們不想談論這個話題!

人權的要義,並不是由一個強權政府炫耀自己的人權成就,而是被統治者有沒有機會和統治者進行人權對話。在中國,談人權不僅是對習近平的不尊重,而是就是犯罪,因此大批人權律師被抓捕。與中國政府進行人權對話的可能性,在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那裡一息尚存。當這些可能性正在消失的時候,中國民眾不是感到危機,而是拍手稱快。獨立思考的能力,本身就是人權的重要尺度。

外國政客似乎認為:好吧,給我們錢,我們不再關心你們的人民。聽上去,這是很劃算的交易。外國媒體警告說:人權是民主國家的核心價值。聽起來也只是一個價值觀和利益的衝突。事實可能沒有這麼天真。劉曉明大使一再對英國媒體說,貿易是一個雙贏的事情。那麼人權呢,只有中國民眾輸了嗎?

人權換發展是中國政府對中國人的洗腦宣傳,現在英國財政大臣喬治暟濾貢?George Osborne)正在賣力地向英國民眾灌輸。諾丁漢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曾銳生(Steve Tsang)的警告值得重視:"就較長期而言,奧斯本的做法將會適得其反","中國政府除非是由白痴組成的,否則肯定會向英方索要越來越多的東西。而中國政府的管理者是非常能幹、強悍和精明的政治人物。"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