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紫荊黨難逃「十六字方針」命運

長平
2020年12月19日

「新香港人」創建的紫荊黨被認為是浮出水面的中共地下組織。時評人長平指出,中共的歷史告訴我們,地下黨「轉正」並沒有那麼容易。

Hongkong Pro-Chinesische Demonstranten feiern das neue Sicherheitsgestz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國安法》帶來的香港政治嚴冬中,新政黨"紫荊黨"浮出水面,擬參選明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更號稱將招募25萬港人為黨員,引發輿論關注。顯然,它並非是傲然於霜雪的寒梅,而是霜雪本身的一部分。

創黨人之一黃秋智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該政黨是"一班熱愛香港、無分背景、尊重一國兩制、捍自由民主法治的人"創立。另一位創黨人李山去年曾撰文強調新政黨必須是一國兩制的"堅定維護者","旗幟鮮明地支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據報導,紫荊黨核心政治主張是"為全體香港人爭取下一個五十年不變,追求百年'一國兩制'"。

如果說"一國兩制"如今在很多香港人心中成為恐怖故事,那麼"五十年不變"就是一個詭異的咒語--假如目前的狀況算是"不變",算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那麼人們真的希望它持續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嗎?不希望的話,可能就涉嫌危害國家安全了。紫荊黨要又要"愛國愛港"又要"捍自由民主法治",從何說起?

從三位創黨人的身份背景來看,他們恐怕連認真對待自己所建政黨的宗旨的資格都沒有。李山身兼全國政協,另一位創黨人陳健文則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港區召集人。甚至有傳言說,該黨可能就是由中央或中聯辦組建。因此有輿論認為,這意味著中共經營了幾十年的地下特務系統"地面化"。

有人收拾細軟準備背井離鄉,有人忙著在新社會中搶佔位置,此情此景讓人想到七十年前的中國大陸。不過,中共的歷史告訴我們,地下黨"轉正"並沒有那麼容易。

對待地下黨組織,中共有著名的兩個"十六字方針"。第一個,在中共建政前,毛澤東曾親自下達指示,進行鬥爭的方針是:"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第二個"十六字方針",則是在1949年中共"解放中國"之後,南京市委請示對地下黨的處理,中央回電指示的方針:"降級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首先感受到被"降級安排、控制使用"的寒意的並非正在春風得意的紫荊黨,而是"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幫助中央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如今遭到北京換血威脅的傳統建制派。

在前述文章中,李山借選舉失利對建制派發起了批判:"從本質上講,這是一些建制派政黨長期脫離香港社會和民眾,未能把廣大香港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本黨的奮斗目標,未能實事求是地提出社會大多數人支援擁護的政策綱領,未能靈活機動地進行政治博弈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對瞭解中共黨內鬥爭歷史的人來說,"脫離群眾"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批判武器。正如有分析者指出,即使目前在香港勢力最強大的建制派政黨--民主建港聯盟,在中共眼中也帶有地方主義色彩,不是根正苗紅的自己人。"控制使用"、"逐步淘汰"是必然的結果。

作為長期"隱蔽"的"精幹",紫荊黨"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完成對建制派的邊緣化之後,自己也難逃"十六字方針"寫就的命運。

如果紫荊黨不是地下黨組織,而是積極參與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的"新香港"建設的社會力量,則讓人想到1949年前後的政治協商會議,那些或者投機或真誠在中共鞍前馬後忙碌的"多黨合作"政黨及其頭面人物,後來的命運如何了呢?七十年來,政協連個法律意義上的橡皮圖章都沒有混上。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港府高官宣誓擁護基本法

01:3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