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香港人為什麼該獲諾貝爾和平獎?

長平
2019年6月18日

林鄭月娥稱香港人的和平抗爭為"暴動"。時評人長平回顧分析三十年前的"四二六"社論對運動的污名,提示香港人不要讓歷史重演。

Hongkong Proteste gegen Gesetz zur Auslieferung an China
資料圖片:高舉標語的示威人群(攝於6月16日)圖片來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籍華人記者陳嘉韻(Melissa Chan)在推特提出,"香港人應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200萬名示威者--嚴守秩序、收拾垃圾、龐大人潮為救護車讓路、給外國記者遞上安全帽等裝備--2019年還有其他更佳的和平抗爭例子嗎?"此提議在社群網站廣為轉發,並被其他媒體報導。

毫無疑問,香港人創造了世界奇跡--無論是參與示威抗議的人口比例和人數,還是抗議過程中的良好秩序和動人細節。而且,並非第一次如此,這是這座"逃犯之城"和"抗議之城"令人驕傲的傳統。我曾經於2009年和2010年兩度參加維園六四燭光晚會,親眼看見人山人海的盛大聚會散場以後,地上片紙不留。不僅如此,很多參與者還帶著小鏟子,將因為墊坐而粘貼在地面上未能撕乾淨的紙屑都仔細地清理掉。儘管早已經在媒體上對此場景耳熟能詳,但是眼見之時仍然感動不已。

後來我到了德國。2012年第一次參觀科隆狂歡節"玫瑰星期一"大遊行的時候,我發現以守秩序、愛乾淨著稱的德國人亂扔垃圾和酒瓶,狂飲啤酒的男人們甚至當街小便。這是否說明德國人"素質"比香港人差?我不這樣認為。香港人抗議聚會之後帶走垃圾固然令人贊賞,但是德國人節日狂放滿街狼藉也無可厚非--政府安排環衛工人加班加點之後,城市也能恢復秩序與衞生。

香港人獲獎將是諾貝爾獎歷史的光榮

感謝陳嘉韻女士的提議,我也在此應和:香港人應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倘能獲獎乃實至名歸--但是,不是因為他們在示威遊行中收拾垃圾、為救護車讓路等等感人細節,而是因為他們堅韌不拔地對抗中共極權、成功阻止包藏禍心的《逃犯條例》修訂,為全人類的自由與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也許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香港抗議的全球意義。假如《逃犯條例》修訂通過,那麼不僅香港人面臨危險,而且任何從香港轉機的國際人士都有可能被拘捕移交,甚至中共可以讓香港配合栽贓抓人到中國,在那裡司法機關毫不掩飾地完全"聽黨的話",每天都在發生濫用法律的事情。

同樣重要的是,正如長達三、四十年、數百萬人以命相搏的"大逃港",以及六四鎮壓之後香港人幫助民運人士逃亡的"黃雀行動",香港作為專制社會的異議人士的逃亡之城,是人類追求自由的燈塔。正如《時代》周刊(Time)亞洲版封面故事報導所說,反"送中"運動是香港 1997 年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民眾上街抗議行動,而且是為國際社會的整體人權而抗爭,香港站在全球自由保衛戰的前線。

因為這些原因,假如香港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僅他們的抗爭將受到肯定和激勵,而且也將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的巨大榮譽,是照亮人類自由和尊嚴的一道光芒。

別讓"四二六"社論污名社運的歷史重演

香港人遊行抗議秩序井然被人反復稱頌,除了它真的是令人感動的人間奇景之外,還因為它受到林鄭月娥等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的污衊,稱之為"暴動"。林鄭月娥在6月12日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說,"這些已不是和平集會,而是公然有組織地發動暴動,也不可能是愛護香港的行為。"

這讓人想到三十年前著名的《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在今年六四鎮壓紀念日前夕,我在日內瓦大學的一場演講中指出,文革後中共最成功的政治控制之一,是對社會運動的污名化。在這個污名化的過程中,有兩大"傑作"。它們對今天中國政治的作用,沒有被人們充分地意識到。第一個是1981年在鄧小平主導下制定、至今得到中國社會普遍稱頌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二個就是"四二六"社論。

這篇社論是"六四"運動的一個關鍵點,成功地實現了污名化運動的議程設置和輿論引導。我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污名之作,給參加運動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成為至今都不能解脫的魔咒。"動亂"之論一出,運動前期"反腐敗"、"新聞自由"、"政治民主"等政治口號紛紛讓路,要求摘去"動亂"帽子、戴上"愛國"桂冠,成為運動後期的主要訴求。

"四二六"社論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很簡單,它說:"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如果對這場動亂姑息縱容,聽之任之,將會出現嚴重的混亂局面"。

"公然有組織"、"出現暴力行為",再加上中國內地經常被強調、據稱林鄭政府也亦步亦趨拾人牙慧的"勾結外國勢力",就是被反復使用的污名工具。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圖片來源: imago/epd

香港人不必被污名嚇破了膽,或者被當局議程設置牽著鼻子走。一場世界最大的示威活動,有人公然組織難道有什麼錯嗎?有外國勢力的支持,不正是說明得道多助嗎?遊行示威中發生暴力衝突,當然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應該盡力避免,但是維持秩序是政府和警方的工作,局部的衝突往往也難以避免,更何況是因為政府濫用警力而導致。

香港這次抗議運動中,值得稱道的一個方面就是,即便在局部的激烈衝突發生之後,泛民派政黨也沒有出來與年輕人"割席",譴責他們暴力;父母們沒有把孩子拖回家中看管,而是自己走上街頭聲援。

我相信香港人能夠繼續做好抗議運動中秩序井然的楷模,但是我也想要對你們說:即便你們的遊行隊伍有點亂,即便你們沒有收拾垃圾,沒有為救護車讓路,沒有給外國記者遞上安全帽……你們仍然有資格因為這場對抗專制極權的偉大運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