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籍華人記者陳嘉韻(Melissa Chan)在推特提出,"香港人應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200萬名示威者--嚴守秩序、收拾垃圾、龐大人潮為救護車讓路、給外國記者遞上安全帽等裝備--2019年還有其他更佳的和平抗爭例子嗎?"此提議在社群網站廣為轉發,並被其他媒體報導。
毫無疑問,香港人創造了世界奇跡--無論是參與示威抗議的人口比例和人數,還是抗議過程中的良好秩序和動人細節。而且,並非第一次如此,這是這座"逃犯之城"和"抗議之城"令人驕傲的傳統。我曾經於2009年和2010年兩度參加維園六四燭光晚會,親眼看見人山人海的盛大聚會散場以後,地上片紙不留。不僅如此,很多參與者還帶著小鏟子,將因為墊坐而粘貼在地面上未能撕乾淨的紙屑都仔細地清理掉。儘管早已經在媒體上對此場景耳熟能詳,但是眼見之時仍然感動不已。
後來我到了德國。2012年第一次參觀科隆狂歡節"玫瑰星期一"大遊行的時候,我發現以守秩序、愛乾淨著稱的德國人亂扔垃圾和酒瓶,狂飲啤酒的男人們甚至當街小便。這是否說明德國人"素質"比香港人差?我不這樣認為。香港人抗議聚會之後帶走垃圾固然令人贊賞,但是德國人節日狂放滿街狼藉也無可厚非--政府安排環衛工人加班加點之後,城市也能恢復秩序與衞生。
香港人獲獎將是諾貝爾獎歷史的光榮
感謝陳嘉韻女士的提議,我也在此應和:香港人應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倘能獲獎乃實至名歸--但是,不是因為他們在示威遊行中收拾垃圾、為救護車讓路等等感人細節,而是因為他們堅韌不拔地對抗中共極權、成功阻止包藏禍心的《逃犯條例》修訂,為全人類的自由與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也許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香港抗議的全球意義。假如《逃犯條例》修訂通過,那麼不僅香港人面臨危險,而且任何從香港轉機的國際人士都有可能被拘捕移交,甚至中共可以讓香港配合栽贓抓人到中國,在那裡司法機關毫不掩飾地完全"聽黨的話",每天都在發生濫用法律的事情。
自主權回歸中國以來,由於擔心「一國兩制」得不到保障,香港市民、公民社會一直在為維護司法獨立、言論自由而抗爭。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2019年6月12日,《逃犯條例》修訂案二讀,大批抗議民眾包圍立法會。6月9日,香港發生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集會,反對被稱為「送中法」的修訂案。據組織者稱,參與人數超過百萬。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2019年4月,香港立法會對草案完成首讀。政府修法的背景是為了向台灣引渡一名殺人嫌犯。但批評者擔心,《逃犯條例》修訂後,將為向中國大陸遣返、引渡嫌疑人打開大門,威脅香港的司法獨立和人權保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2019年4月9日,「雨傘革命」中的「佔中九子案」宣判,9人全部罪成,其中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被判入獄16個月。有報導稱,法官受到了來自中央政府的壓力,被要求重判以為警示。
圖片來源: DW/V. Wong2018年9月,香港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主張獨立的香港民族黨繼續運作。這是主權移交中國21年後,首次有政黨在香港被禁。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圖中)曾表示,港獨是「達成香港民主唯一方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Fong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在一片爭議聲中正式通車,圖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乘坐首航。爭議焦點是設立由中國大陸執法人員執行大陸法律的「內地口岸區",該措施受到泛民陣營的強烈反對。
圖片來源: Imago/Xinhua每年6月4日晚,香港民眾都會聚集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紀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屠殺死難者的燭光晚會。每年的參加人數從數萬到十幾萬不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六四悼念活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2016年10月,中國人大第五次對香港基本法釋法。爭議內容是有關立法會議員宣誓的具體規定和效力。這是北京對香港議員宣誓風波的回應,被視為對港獨勢力發出的強硬訊號,引發較大規模的民眾抗議示威。
圖片來源: Imago/ZUMA Press2015年10月起,以銷售「禁書」而著稱的香港銅鑼灣書店的股東及員工共五人先後失蹤。後證實他們均在中國大陸受到控制,當局稱他們是因違法行為受調查。該事件引發香港和國際輿論震驚和譴責,以及民眾的持續抗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2014年9月至12月,香港發生了一系列爭取更多民主、要求真普選的抗議運動。示威者用來抵抗警方胡椒噴霧使用的黃色雨傘,成為此次運動的象徵。亦稱「佔領運動」的這一事件被視為香港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Hofford2003年7月,因反對有巨大爭議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50萬人參與七一大遊行,成為主權回歸後規模最大一次抗議運動。根據基本法中的第23條,香港應就涉及國家安全、分裂國家、煽動顛覆、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罪名立法。特區政府因無法在立法會取得足夠票數支持,最終終止立法程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Y. Kwan 同樣重要的是,正如長達三、四十年、數百萬人以命相搏的"大逃港",以及六四鎮壓之後香港人幫助民運人士逃亡的"黃雀行動",香港作為專制社會的異議人士的逃亡之城,是人類追求自由的燈塔。正如《時代》周刊(Time)亞洲版封面故事報導所說,反"送中"運動是香港 1997 年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民眾上街抗議行動,而且是為國際社會的整體人權而抗爭,香港站在全球自由保衛戰的前線。
因為這些原因,假如香港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僅他們的抗爭將受到肯定和激勵,而且也將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的巨大榮譽,是照亮人類自由和尊嚴的一道光芒。
別讓"四二六"社論污名社運的歷史重演
香港人遊行抗議秩序井然被人反復稱頌,除了它真的是令人感動的人間奇景之外,還因為它受到林鄭月娥等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的污衊,稱之為"暴動"。林鄭月娥在6月12日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說,"這些已不是和平集會,而是公然有組織地發動暴動,也不可能是愛護香港的行為。"
這讓人想到三十年前著名的《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在今年六四鎮壓紀念日前夕,我在日內瓦大學的一場演講中指出,文革後中共最成功的政治控制之一,是對社會運動的污名化。在這個污名化的過程中,有兩大"傑作"。它們對今天中國政治的作用,沒有被人們充分地意識到。第一個是1981年在鄧小平主導下制定、至今得到中國社會普遍稱頌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二個就是"四二六"社論。
反修例抗議在一名抗議男子犧牲後達到頂峰,讓更多人攜家帶眷走上街頭,提出撤回逃犯條例、特首道歉、檢討警察暴力等訴求。
圖片來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由於參與遊行的人潮眾多,遊行起點維多利亞公園在表定時間開始之前就已經擠滿人,主辦單位民陣便在下午兩點半左右宣佈遊行隊伍提前起步。由圖中可以看到,一些民眾譴責警方在6月12日清場時動用暴力,要求政府追究警察動用武力的行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D. de la Rey遊行路線以軒尼詩道為主,定維園為起點、添馬公園為終點。但是因為人潮實在太多,軒尼詩道無法消化,臨近街道也都擠滿人。港鐵天後、銅鑼灣、油塘、旺角、香港站均實施人流管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共計120條巴士路線受到人潮影響,有的暫停服務,有的改道。海路的部份,想要從尖沙咀搭天星小輪到港島的民眾,人龍已經排到星光大道。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Kin Cheung每當有救護車接近時,群眾都會自動讓開一條路讓救護車通過,救護車通過之後,又很快地合並成原本的人海。網路上這類影片瘋傳,國際媒體大贊香港人的質素,中文媒體喻為「現代版摩西分紅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B.H.C. Kwok在遊行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例。沒想到這個公告卻沒有澆熄市民上街的意願,甚至有許多市民認為,林鄭避重就輕,沒有直接回應訴求,而因此上街表達呼籲。主辦單位民陣表列五大訴求: 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追究警察開槍鎮壓、不檢控和釋放反送中示威者、撤銷定性6月12日為暴動、林鄭月娥問責下台。
圖片來源: Reuters/J. Silva民陣召集人岑子傑宣佈,6月16日參與遊行的民眾人數接近「二百萬零一個人」,特別多加上「零一」指在太古廣場與勸阻警方拉扯後意外墜樓身亡的反修例男子。
圖片來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遊行的前一天晚上,一名身穿黃色雨衣的男子危站在太古廣場旁的棚架上,旁邊打著反送中的抗議標語。雖然警方與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嘗試把他勸下來,卻都沒有成功。之後,消防員在樓下展開氣墊戒備。晚上9時08分,男子突然向外爬出,消防員撲前試圖拉回,另外三名消防員出手相助,但男子上衣被拉脫,整個人向下墜落,沒有被氣墊接住,直接撞擊地面。男子被送往醫院搶救,但在9時34分宣告不治。
圖片來源: Reuters/J. Silva黃衣人墜樓身亡,成為反修例運動的第一名犧牲者。當天不斷有民眾攜帶白花到事發現場致哀,並為他燒紙錢。
圖片來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由於太多人要去太古廣場排隊獻花悼念墜樓身亡的反修例男子,許多花店的白色鮮花皆已售罄。民眾改以白紙摺白花代替。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在太古廣場墜樓身亡的黃色雨衣男子在遊行中成為意識形態的象徵,許多民眾把黃色雨衣擺成人形,指控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忽視人命、硬推修例。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有民眾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黃衣男子的犧牲帶動了他走上街頭抗議的想法。民眾用堆疊標語的方式讓黃衣男子在天堂參與遊行。這些標語寫著「撤回控罪」、「全面撤回送中 我們不是暴動 釋放學生傷者 林鄭下台」等訴求。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一直到晚上,仍然有大批民眾向黃衣男子獻花。各種標語與白花堆積成山。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晚上八點多,街上人潮只增不減,香港政府發布聲明,表示特首林鄭月娥因工作上的不足令社會出現重大矛盾,向市民致歉。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15日,大約一千多名民眾在加拿大溫哥華市隔海響應香港的反修例遊行。16日在台灣立法院外也有數千民眾身著黑衣舉行響應活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H. Ruckermann大規模遊行隔天,立法會大樓附近的夏慤道仍然有少量民眾留守,部份人士夜宿街頭,一夜沒有回家。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遊行隔天,香港下起大雨,罷課的學生聚集到立法會的走廊,躲雨的同時以集會表達訴求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這篇社論是"六四"運動的一個關鍵點,成功地實現了污名化運動的議程設置和輿論引導。我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污名之作,給參加運動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成為至今都不能解脫的魔咒。"動亂"之論一出,運動前期"反腐敗"、"新聞自由"、"政治民主"等政治口號紛紛讓路,要求摘去"動亂"帽子、戴上"愛國"桂冠,成為運動後期的主要訴求。
"四二六"社論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很簡單,它說:"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如果對這場動亂姑息縱容,聽之任之,將會出現嚴重的混亂局面"。
"公然有組織"、"出現暴力行為",再加上中國內地經常被強調、據稱林鄭政府也亦步亦趨拾人牙慧的"勾結外國勢力",就是被反復使用的污名工具。
香港人不必被污名嚇破了膽,或者被當局議程設置牽著鼻子走。一場世界最大的示威活動,有人公然組織難道有什麼錯嗎?有外國勢力的支持,不正是說明得道多助嗎?遊行示威中發生暴力衝突,當然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應該盡力避免,但是維持秩序是政府和警方的工作,局部的衝突往往也難以避免,更何況是因為政府濫用警力而導致。
香港這次抗議運動中,值得稱道的一個方面就是,即便在局部的激烈衝突發生之後,泛民派政黨也沒有出來與年輕人"割席",譴責他們暴力;父母們沒有把孩子拖回家中看管,而是自己走上街頭聲援。
我相信香港人能夠繼續做好抗議運動中秩序井然的楷模,但是我也想要對你們說:即便你們的遊行隊伍有點亂,即便你們沒有收拾垃圾,沒有為救護車讓路,沒有給外國記者遞上安全帽……你們仍然有資格因為這場對抗專制極權的偉大運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