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德國特色的民主

2017年9月24日

張丹紅近30年前來到德國的時候,對德國的一切都感興趣,包括政治體制。在大選之際,她把這些年對德國民主體制的觀察與大家分享。在她看來,德國的民主有如下特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Cohen

(德國之聲中文網)

1,   總理(幾乎)可以執政到永遠

1984年,我有幸向訪問北京大學的德國總理柯爾獻花。四年之後,當我孤身一人來到科隆讀書的時候,高興地發現柯爾仍在任上。他那含混不清的德語口音讓我感到很親切。假如我當時陷入沉睡,十年後醒來,那麼我會發現,德國政府的最高領導根本沒有變化。柯爾擔任總理16年,對民主國家來說,這樣漫長的任期不同尋常。在魏瑪共和國的13年歷史當中,12位總理走馬燈式地執政。在這一背景下,德國基本法的制定者認為沒有必要為總理任期設定上限。而德國人在1945年之後不願再做政治上的冒險,願意選他們已經熟悉的政治家。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德國人與總理的關係有可能像婚姻 - 至死不渝。

2,   個人化的比例選舉

這個辯證的概念大概只有德國人想得出來。2002年我第一次面對議會大選的選票,被左欄眾多候選人的名字(第一票)和右欄眾多政黨的名稱(第二票)搞懵了。我當時想,一個選舉也被德國人變成了一門科學。

後來我知道由第一票產生直選議員,目的是密切議員和選區人民的關係。第二票的結果決定各政黨在議會中擁有的席位數量。選民可以策略性地使用他手中的兩票。他可以將第一票投給選區內一位根本沒戲的候選人,以表示對執政黨的抗議,第二票回歸理性,投給他支持的政黨;他也可以把第二票送給一個不可能贏得任何選區的小黨,幫助它獲得足夠票數與自己支持的政黨聯合執政。其他的各種可能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3,   超額議席和聯邦議院的膨脹

我曾經問過很多德國人,什麼是超額議席。最經常的回答是:"噢,這可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在聯邦議院的網頁上寫著:"如果一個政黨在議會選舉中通過第一票得到的直接議席多於通過第二票得到的比例議席,就會產生超額議席。"

德國有299個選區。299個直選議席加299個比例議席,加起來是598個。這應當是聯邦議院的正常規模。但由於超額議席是個變數,聯邦議院的議席總數也不確定,總體趨勢是逐漸膨脹。預計今年大選後的新議會將總計有686名議員。即將卸任的議長拉默爾特主張將議會規模控制在630名議員以內,但沒有得到各黨的響應,因為誰也不願主動放棄議席。

來自北京的德國之聲記者張丹紅已經在德國生活了近30年。圖片來源: V. Glasow/V. Vahlefeld

686,這個數字我們真要掂量一下。我的記者同事總喜歡嘲笑中國人大的規模。不過如果把人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人大完全可以再增加9000代表。

4,   對選民的不信任

德國的鄰國瑞士隔三差五地舉行全民公投。德國基本法卻禁止在聯邦一級舉行公投。憲法制定者在二戰剛剛結束時對選民缺乏信任,這可以理解。但是戰爭已經過去70多年。這一次選項黨穩進議會不會提高政治家對老百姓的信任。看來,我們近期內只能滿足於各州層面的就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的公投,而將羨慕的目光投向鄰國。

5,   在最重要問題上沒有反對派

2015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決定對數十萬難民敞開國門。議會的反對派不僅沒有對此提出質疑,而是要求把門再開得大點兒。選項黨的壯大正是議會統一陣線的結果。明鏡線上專欄作家奧格施泰因稱梅克爾是"選項黨之母",不無道理。

6,   議會大選,梅克爾當總理

不過,我上面說了,德國人不喜歡冒險。因此,梅克爾當選連任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樣,我們又回到第一點。估計在新世紀出生的很多人並不知道,總理這一職務也可以由男性擔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