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關於去增長 你不得不知的五件事

Ruby Russell
2020年11月15日

GDP增長真的是經濟發展健康的標誌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為了地球的健康,我們需要停止增長。這種觀點的根據何在?

Coronavirus in Japan Absturz Nikkei-Index
圖片來源: AFP/K. Nogi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已經習慣於聽政客和政策專家談論經濟增長,當經濟真的實現增長時,他們歡天喜地,也不忘將此歸功於他們所支持的項目和政策。問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消耗的資源、產生的廢物、排放物和其他污染也在增加。這也是為甚麼許多人不禁要問:我們真的可以在這個資源有限的星球上無限擴大我們的經濟嗎?對此,生態學家、經濟學家和活動人士各持己見。這些活動人士主要關心的不僅是環境問題,還包括社會公正問題。

也許現在是時候放棄增長了,原因有如下五點:

我們對GDP的執迷並非由來已久

直到20世紀中葉,國民生產總值(GDP)才成為判斷經濟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標,它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競爭提供了一個衡量標準。然而,1972年,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一個由國家元首、經濟學家和商界領袖組成的團體--發表了一篇題為《增長的極限》的研究報告。這篇見諸各大報端的報告預言,不加控制的經濟擴張將導致資源耗盡、經濟崩潰並造成生態災難。

專家警告稱,無節制的經濟增長或將導致資源耗盡和貧困率上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R- Shukla
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後,更多石油儲備的發現消除了人們對經濟增長停滯的擔憂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A Wire/D. Lawson


這些預測在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中引起了共鳴,當時石油短缺導致石油價格飆升、經濟增長放緩。但隨著新的石油來源的出現,上述研究報告引發的爭論逐漸平息。此後,擴大GDP不僅逐漸成為經濟政策的核心,而且也是所有旨在建設更美好世界的全球項目的關鍵。

在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體面的工作和經濟增長 "與 "零飢餓 "和 "氣候行動 "並列。就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模擬未來減排情景時,也假設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全球經濟規模將增加一倍左右。 但反對無節制經濟擴張的聲音並沒有消失。研究表明,《增長的極限》對資源使用及其生態影響的預測在這幾年中基本上得到了證實。

經濟增長和環境惡化息息相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Imaginechina


去增長的支持者認為,即使改用更綠色的能源,也不足以滿足目前的工業化生產量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Yiwei


單靠科技進步不能拯救世界

然而,關於我們是否能夠打破經濟增長與破壞環境之間的關聯的辯論仍在繼續。 支持 "綠色增長"的人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源、減少總體能源使用量以及增加回收利用而使我們的經濟保持現在的水準。

然而,支持"去增長"的人則表示,將我們目前的工業化生產和即拋式消費的總量轉換成一種循環體系是根本不可能的。 也許更為根本的問題是:在一個旨在不斷擴大的體系中,能源和資源使用方面的節約往往用於增加生產和利潤,這意味著總體上,環境受到的影響可能保持不變,甚至變多。


經濟增長並非人人受益
 

我們耗盡資源、破壞生物多樣性、造成地球升溫,由此導致的生態和經濟體系的崩潰將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即使撇開這些不談,經濟增長會使我們大家生活得更好的假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發展中國家往往有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因為更多的人有可支配收入,更多的市場為消費品開放。但在工業國家,經濟增長普遍放緩,努力加快經濟增長並不一定能使大多數人的生活水準得到改善。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該書不僅因匯編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貧富差距數據而受到好評,而且還意外暢銷)的作者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等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像美國這種工業國家的普通薪水已經不再隨著生產力提高和經濟增長而上漲。 經濟增長為超級富豪們帶來更多益處,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

即使在富裕的工業國家,加快增長也會擴大貧富差距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Platt
經濟去增長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從事令自己放鬆的事情-比如城市園藝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去增長或將意味著擁有更多自由時間

去增長、後增長或穩態經濟學的支持者認為,推動工業化經濟體的增長並不能提高生活品質。事實上,在大自然的約束下生活,可以讓我們大家更快樂。

我們知道應該減少消費、更理智地消費、共享和維修電器、用騎自行車代替開車、坐火車而不是坐飛機。但這些事情可能會讓人覺得是很大的犧牲,而這些犧牲,單獨來看,影響甚微。

去增長經濟並非依靠消費者的力量來減少對有害環境的生產需求,而是集體讓這個瘋狂的系統放緩運行速度。生產和消費的減少意味著我們的工作將變少。我們可能會在物質上更貧窮,但卻擁有更充裕的時間,能用更持久的樂趣取代消費帶來的短暫快感,例如投身社區和創造性的活動--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自己種植食物。我們將有時間去當志願者、分享資源和參與直接民主,找到替代利益驅動型經濟的方案。

重心轉移

這可能意味著整個對環境有害的行業將面臨關閉。但是,去增長並不是要讓整個經濟踩下剎車,陷入痛苦的衰退。 相反,這種經濟的重心將轉移到那些能夠改善人類和生態福祉的行業,比如護理、教育、可再生能源和公共交通,而不再是那些純粹因為產生利潤而吸引投資的行業。

正如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經濟人類學家、去增長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傑森‧西克爾(Jason Hickel)所指出的那樣,醫療服務私有化可能對GDP有利,但限制租金上漲則對其不利。在一個為人而不是為利潤而打造的經濟中,更好的公共服務和更公平的財富分配將意味著我們更多的人能夠用更少的資源過上好日子。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