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關於《蘋果日報》你所不知道的10件事

李澄欣
2020年8月13日

黎智英日前涉《港區國安法》出事後,大批香港人以爆買行動聲援《蘋果日報》,甚至「非理性投資」把壹傳媒股價炒高。這份報章有在香港有什麼地位和象徵意義?

Hongkong Tageszeitung Apple Daily nach der Verhaftung von Jimmy Lai Chee-ying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德國之聲中文網)「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一口禁果,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黎智英命名《蘋果日報》的典故。

這份被中國官方稱為「毒蘋果」的報章,創刊以來不時陷入道德指控,在香港社會也獲兩極評價,但不少港人的的共識是,「你可以不認同《蘋果》,但香港不能沒有《蘋果》」,認為該報象徵香港的言論及新聞自由。

除了立場鮮明,該報求變丶創新丶貼近市場的思維,也徹底改革了整個新聞行業,香港報章由黑白變彩色就是始於《蘋果》加入市場。

六四事件後,黎智英出售佐丹奴股權並創辦《壹周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1. 因六四創刊

黎智英1948年生於廣州,母親遭批鬥送去勞改。他12歲隻身游泳偷渡到香港,八十年代創辦服裝品牌佐丹奴(Giordano),1989年六四事件後捐贈20萬件民運T恤供港人遊行時穿著,上面印上「下來!我們憤怒了!」等標語,遭北京封殺,他翌年出售佐丹奴股權並創辦《壹周刊》。

1994年7月的一期《壹周刊》,他發表題為《給王八蛋李鵬的公開信》,譴責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外訪德國時指八九民運是動亂丶鎮壓學生是正確,文章開頭就說:「李鵬,你是國恥。不,你是超級國恥。」總計共罵了李鵬28次王八蛋。

這篇文章觸怒中南海,中國封殺佐丹奴在大陸的所有業務,黎智英被迫退出佐丹奴王國,自此專注發展傳媒事業,翌年創辦《蘋果日報》。

2. 新聞界「蘋果化」

黎智英商人出身,辦報也用市場化邏輯,徹底改變行業的游戲規則。該報創刊短短幾個月內,便有多家報館不敵競爭倒閉了。

1995年《蘋果日報》創刊時,本地報紙還是黑白印刷,版面一片字海。《蘋果》為吸引讀者則採用彩色印刷、新潮排版及口語化大標題。內容上也包羅萬有,創刊初期每日出紙16大張64版,除了嚴肅的本地丶國際和財經新聞,還有娛樂版丶體育版丶馬經版甚至風月版。

黎智英不吝工本高薪挖角,曾以過百萬年薪挖角馬經版編輯,引起行內嘩然。但他對編采人員的要求也非常高,不許員工兼職其他傳媒機構,要求每日開「鋤報會」,在會議上拿著當天報紙互相批評,形成內部良性競爭。

《蘋果》也在多方面開創先河,包括接受讀者「爆料」,並早在1998年已設有網上版及網上討論區,千禧年代開創「蘋果動新聞」,製作電腦動畫繪影繪聲地呈現新聞事件,吸引大量點擊率。

黎智英打破傳統報業的慣例,其他報社不得不「蘋果化」,投入更多成本增添印刷裝備丶改善排版和圖片質素等,也要加薪留住人才,並且內容多元化丶網路化。

3. 進軍台灣

2001年,黎智英把業務擴展至台灣,出版台灣《壹周刊》,兩年後再出版台灣《蘋果日報》,用同樣的招數震蕩了台灣新聞界,傳統報章如《聯合報》丶《中國時報》都踏上「蘋果化」之路。

2012年,黎智英擬出售台灣所有業務予辜仲諒丶王文淵丶蔡衍明等人,引發台灣社會擔心新聞媒體遭台灣財團及親中共勢力控制,衍生反媒體壟斷運動。翌年3月,他取消賣盤計劃並承諾不裁員丶不出售台灣印刷業務。

2020年6月底《港區國安法》通過前夕,有蘋果高層對員工透露,黎智英有預感香港《蘋果》早晚被關掉,壹傳媒最壞的情況可能只剩下台灣《蘋果》,所以未來要把重心移到台灣。

4. 公信力惹議?

黎智英在創刊時落足宣傳攻勢,他在電視廣告中咬著蘋果說「每日一蘋果,沒人騙到我!」,配上全身中箭但面不改容的畫面,凸顯《蘋果》有話直說丶不畏權貴的形象。

不過該報為了銷量不惜嘩眾取寵,因狗仔隊文化丶賣弄色情暴力等,不時陷入道德指責,引致宗教及婦女團體上街抗議。該報為搶獨家,曾爆出專業操守醜聞,最有名的是1998年「陳健康事件」,《蘋果》記者向三屍倫常慘案的男事主陳健康提供5,000港元召妓,並拍下獨家照片,黎智英事後在頭版道歉。

儘管該報被指過分煽情和娛樂化,但仍不減其認真的偵查報導,例如近年揭露港鐵沙中線剪鋼筋醜聞,最終使港府從否認到承認,並導致港鐵高層大地震。今年也揭露密件指,特首林鄭月娥曾向中央獻計,藉抗疫工作讓建制派選情轉危為機。

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2019年的傳媒公信力調查,香港14份收費報紙當中,幾乎所有報紙的分數對比前一次丶2016年的調查都下跌,只有《蘋果日報》例外,排名升至第三位(5.71分),僅次於《南華早報》(5.89分)和《明報》(5.72分)。

5. 97後唯一未被「染紅」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南華早報》丶《明報》等多家本地報章相繼被中資入主丶收購,《蘋果日報》被視為香港唯一未被「染紅」的主流媒體。

該報立場鮮明,有多個時事評論專欄批評中共高層和港府,並經常報導內地維權人士如劉曉波等狀況,同時高調支持香港民主運動,多次在社會運動中表態,甚至呼籲讀者上街。

2003年7月1日,50萬港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該報當日頭版大字標題寫著「走上街頭丶不見不散」丶「不要董建華」,並標明是遊行海報讓市民高舉。

2010年《蘋果日報》表態支持公民黨與社民連發起的「五區公投」行動。2014年雨傘運動(佔中),該報特設「雨傘革命」專頁,大篇幅報導運動相關新聞,甚至在報館大樓懸掛「我要真普選」的巨幅標語。

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中,多家香港報章刊登支持修例的頭版廣告,只有《蘋果》在頭版呼籲讀者參與遊行。

黎智英日前被捕後,大批香港人以爆買行動聲援《蘋果日報》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6. 民主派幕後金主?

黎智英被指是泛民陣營及多場民主運動的「幕後金主」。

2011年網上分享軟體Foxy流出密件,揭露他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分別捐款給民主黨及公民黨各1,000多萬港元。

2014年雨傘運動前夕,黎智英再被指在過去兩年多,向多個政治團體及個人作「秘密捐款」,金額多達4000多萬港元。他其後在《壹錘定音》節目上承認報導內容,強調捐款是本著能力去推動社會有益的事,且全部款項「一毛錢都是自己賺」。

李卓人同年接受《信報》專訪時承認,黎智英是整個泛民單一的最大捐款來源,並形容他是「特別的生意人」,雖然支持泛民但從不干預政黨事務。

7. 支持港獨?

中國官媒稱黎智英為「港獨」份子,但翻查資料,黎智英曾多次表明反對本土派及港獨,引起該陣營不滿。

2014年7月,他在其網台節目《壹錘定音》中表示中港不能分割,支持港獨是愚蠢的,指現時只是在「兩制」下進行抗爭。他又表示,個人及壹傳媒立場均是反對港獨,他曾對集團高層發出內部通知,禁止旗下刊物及報章讓本土派人士發表太多言論,以防被北京視為支持港獨,使壹傳媒遭到全面封殺。

到了2020年5月,他接受台灣傳媒人趙少康訪問時說,自己從來都反對港獨,最初對本土派也有抗拒,後來才慢慢同情,「一早港獨說出來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網上說了我們不能夠中計,港獨的事情一定是陰謀,沒人蠢到要港獨。我有什麼本事要港獨?」。他強調自己爭取的是《基本法》賦予的權利,「他(北京)說我們爭取民主與普選就是港獨,他要說什麼就是什麼」。

觀乎其民族認同感,他在北京制定《港版國安法》後在推特表示:「我以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我愛我的祖國!不幸的是,我的祖國被中共這個邪惡政權統治。」

8. 癱瘓出報

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總部,也遭逾百名反佔中人士持續圍堵,他們稱《蘋果》搞亂香港,阻止運送報紙的車輛通過,壹傳媒只能租用吊臂車將報紙運出,導致該報連續多天延遲發行。

《蘋果》也多次遭受網路攻擊,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一度癱瘓,影響即時新聞的發布。該報受攻擊多數是在敏感時刻,包括2014年6月黎智英公開支持香港特首普選遊行後丶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丶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等。

9. 廣告商集體杯葛?

作為香港的反對派,《蘋果日報》是中共和港府的眼中釘,其廣告收入因此受到影響。

黎智英曾在2007年「香港回歸十年」一文表示,幾乎所有大財團,特別是發展商都拒絕在《蘋果》登廣告,而大部分在中國內地有生意的本地大公司也不會在壹傳媒的報紙或雜誌賣廣告。這些杯葛每年令他們蒙受約2億港元損失,相當於廣告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該報廣告量近年也遭受「國家級」打擊。2019年3月起,前特首丶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每天在臉書公佈《蘋果日報》的全版廣告數量及廣告商名稱,若當天沒有全版廣告就發文指「今天的蘋果日報沒有任何全版廣告 - 恥與為伍」。此舉被認為是向廣告商施壓,藉此影響《蘋果》營運。

10. 記者面對白色恐怖

除了公司營運受壓,《蘋果日報》記者也直接面對白色恐怖。

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有《蘋果》員工被網路起底,總編輯羅偉光說每次公司對此發出律師函後,起底網站就會下架,認為這是「背後有組織的針對行動」,一方面規避法律責任,另一方面達到威嚇效果。

到了2020年8月,一個名為「毒蘋果日報」的網站公佈《蘋果》170多名現任或離職員工的個人資料,包括照片丶中英文姓名丶出生日期及電話號碼等。當中近60人指,網站公佈的照片為申請入境大陸的「回鄉證」時所遞交,疑資料由中國公安部門流出。有被起底的員工指曾接到逾百通辱罵電話,甚至生命威脅。

8月10日黎智英涉《港區國安法》  被捕後,近200名警員闖進《蘋果日報》總部大舉搜查9小時,曾在法庭手令的准許的範圍外,翻閲編采部記者桌面上的文件和新聞材料。壹傳媒發聲明批評警方「企圖以威嚇手段侵害新聞自由,製造白色恐怖」,香港記者協會也批評這是第三世界才會出現的做法。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