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27日,上海市多部門發通知,宣佈調整住房限購政策、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改善住房信貸政策、支持「以舊換新」以及改善土地和住房供應等九條政策措施。新規定於5月28日開始生效。
金融監管部門隨即下調了上海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以及貸款利率。根據新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20%;市區的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35%,6個遠郊區不低於30%。
此前,上海規定首次購房的首付比例為30%,二套房的首付比例為40-50%。同時,首套住房商業性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45個基點(此前為10個基點)。
其他鼓勵購房的措施還包括,非滬籍居民購房所需社保或個稅年限下調至3年;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可再購買1套住房;提高家庭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等。此外對單身和離異居民的購房限制減少。
不買房不是因為限購
作為中國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舉措對北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在社群網站上,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好事,但更多的人對此並不興奮。
有微博用戶認為,「上海放鬆的力度還不夠,還會繼續放鬆限購,大概率除核心區,上海會全面取消限購。」
很多人抱怨,反正還是沒錢買不起,「他們以為房子賣不出去是因為各種限購?」
「買房政策的藥效只針對付得起首付款,且還得起月供的人。兩者任意一條不滿足,不必強行上車,普通人過好當下更重要。」
還有人發帖稱:「昨晚上海剛取消離異限購,今天一大早就有排隊要離婚的。即便沒有離婚大潮,應該也有小高峰了。」
一位微博用戶寫道:「全國23個城市取消限購,老百姓還是無動於衷,房地產怎麼了?……房價雖然是降了,但與大部分人的收入依舊不成正比,現在各個領域的物價都在上漲,導致大家的生活壓力倍增,薪水卻沒有上漲,所以我們的購買力在下降,誰還會拿養老錢去買無用的鋼筋水泥?」
外界估計,房地產業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國強化對房地產業融資的監管,此後產業又面臨接二連三的危機,開發商先後爆發違約,被迫展開債務重組。儘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鬆限購政策,但在經濟發展預期低迷的情況下,刺激措施似乎難以奏效。
圖片來源: Zhao Qiru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房地產商碧桂園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債權人提出了清盤呈請。消息一出,碧桂園28日在香港股價下跌約12%。在中國政府欲重建各界對房地產業的信心之際,此事也對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此前碧桂園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出現資金問題的中國大型開發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67億美元。9月中,碧桂園獲得債權人的批准,將六隻境內債券的償還期限延長三年。
圖片來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房產巨頭恆大集團才剛於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資不抵債,勒令清盤。碧桂園債務估計約1.36兆人民幣(約1900億美元),接近其1.43兆人民幣的資產;恆大集團負債則達到3000億美元。恆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給證券監管機構的公告中稱,由於房地產銷售不如預期,該公司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3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的方案。9月底,恆大證實其創始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2021年恆大陷入資不抵債,導致了一系列開發商違約,引發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崩解。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有報導稱中國最大私人信託公司中融信託出現財務危機,無法完成信託產品的兌付,影響範圍可能達到人民幣3500億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團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計劃債務重組。8月16日,約二十名抗議者在北京中融信託大樓前抗議要求還錢,他們購買了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卻無法得到兌付。信託業歷來是房地產商重要的資金來源,房地產業的爆雷也使信託業陷入危機。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央行2023年8月宣佈降低首次購房者現有抵押貸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購房首付款比例。從8月末到9月初,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繼官宣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名下無房人群的購房門檻比之前降低,不少購房人將由二套房資格變為首套房資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調。此後有報導指北京的房產交易出現小幅反彈。但更多的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可能會使房地產交易中產生短期反彈,但不足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據中新社發布的一段影片,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的賀鏗9月23日在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上稱,「現在房地產供應過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個專家估出來的數字相差很大,但是14億人可能住不完。」他認為「房地產企業必須轉型,早轉型早主動」。
圖片來源: DW資產管理集團思睿投資(Grow Investment)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調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長達十年的時間。「原因是,我們為中國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為6.48億平方米。根據路透社的計算,以平均房屋面積90平方米來算,中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當於720萬套房屋。這還不包括因現金流問題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項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取消限購是時間問題?
在上海宣佈新舉措之際,蘇州、南京也幾乎同時發布樓市新政,內容包含放鬆或取消限購政策。此前,杭州和西安等中國大城市本月已全面取消了購房限制。
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通知,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到15%。另外全國層面取消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下限,並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利率。此舉被中國媒體稱為緩解房地產行業危機的「史詩級」舉措。
東吳證券對上海地產新政點評認為,本次政策從購房資格和購房能力兩方面給予支持,有望釋放一批有意向在滬置業的非滬籍購買力,同時多孩家庭和離異家庭的限購套數亦有所增加,因此有望顯著提振購房需求。
儘管上海的新房成交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0.7%,但根據市場機構中原地產和安居客的數據,4月上海新房成交環比減少34.7%;二手房成交環比下降12%;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海二手房房價已連續環比下跌13個月。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