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能否複製陳光誠事件

2012年5月22日

陳光誠的離開意味著美國在與中國討論人權的過程中實現了難得的突破。但很少有人認為陳光誠的事件會成為一個可以借鑑的典型。

陳光誠和妻子終於可以開心一笑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新社5月21日發表文章指出,陳光誠戲劇性的命運又重新使人們開始關注,在中國領導人越來越自信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人權事務究竟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自學成才的陳光誠因為揭露中國計劃生育過程中強迫墮胎的種種做法而遭到數年的監禁。他已經於上周六到達紐約。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的爭端也由此暫時告一段落。這位40歲盲人上個月逃生的經歷絕對可以拍成好萊塢大片。他在看不到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深夜翻牆逃出,一輛接應他的汽車從山東省一路開往北京,直到後來他進入美國大使館。就在參加中美對話的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抵達中國幾小時後,美國官員護送陳光誠來到北京朝陽醫院,並聲稱中國已經承諾可以讓陳和家人見面並在安全的地方從事研究工作。

chi220512 CGC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一些美國官員私下裡認為,他們已經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成就,可以作為以後在中國領土上和政府談判維護公民權利時的一種榜樣。但一些美國活動人士以及律師對美國政府在陳光誠事件中最初與中方達成的協議提出了強烈的批評,他們質疑歐巴馬政府為什麼會相信中國政府的話。陳光誠在一天之內就改變了原本不想離開中國的想法,稱由於擔心家人的安全,希望前往美國。

中國在悄悄安排陳光誠離開的同時要求美國政府道歉。美國國務院在對外公佈與陳有關消息的措辭上非常講究,反復聲稱這是"極個別"案例。

陳光誠事件是否具有示範作用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格拉澤(Bonnie Glaser)對陳光誠的案例能夠成為一種潮流持懷疑態度。她指出了其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稱陳是盲人,而且在尋求美國幫助的時候腳部已經多處骨裂,而且中國當時渴望確保和克林頓的對話能夠順利進行。

格拉澤說,中國的領導層竭力維穩,而且今年還要經歷10年一次的政治過渡。而且他們敏銳的意識到,許多持不同政見者一旦離開中國,就失去了影響力。

當另一名持不同政見者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中國的反應截然不同。劉至今仍在獄中服刑,中國也曾試圖懲罰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國挪威。

但人權觀察組織的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認為,就算其他持不同政見的人不太可能在美國大使館尋求庇護,但陳的例子給中國的活動人士指出了一條迫使政府妥協的路子。她說:"我無法想像瞭解到這件事情的人不會受到鼓舞。"

歐巴馬政府的官員將於今年11月面對新一輪大選,他們將陳光誠的離開視為長期努力尋求與中國建立有效合作關係中的一個亮點,雖然這一過程經常在緊閉的大門後進行。

譚竟嫦(Sharon Hom)是在"中國人權"組織的執行董事,該組織在香港和紐約設有辦事機構。她說,陳光誠的案例不能說明關起門來和中國政府商討問題就有效,因為其它許多因素,比如國際社會以及網民的關注都在陳光誠事件中起到了作用。譚竟嫦指出,陳光誠現在已經實現了在家人的陪同下進入紐約大學學習的願望,而且官方的態度是他還有回國的權利,這一切都具有突破性意義。

"陳光誠無法保護曾經保護他的人"

通常情況下,中國的異議人士必須在放棄自己的家庭出走和留在中國繼續面對威脅之間做出選擇。但譚竟嫦認為現在談陳光誠的經歷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還太早。譚竟嫦指出,雖然陳光誠現在可以在美國學習和修養,但重要的是,他的家人和幫助他出逃的支持者們的安全仍然沒有保障,他們前途未卜。

另據美聯社報導,幫助陳光誠赴美留學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最近表示,為曾經幫助過陳光誠的3個人的命運感到擔心。據多方訊息,陳光誠成功出逃4天後,所在的山東臨沂雙堠鎮鎮長張健帶領多名不明人士闖入陳光誠大哥陳光福家中,陳光福之子陳可貴在遭到攻擊時持刀將張健和其他人砍傷。陳光誠的侄子陳可貴被中國當局指責砍傷公職人員,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如今他不得不在無法自己指定律師的情況下,面對中國司法部門的審判。

孔傑榮教授向美聯社表示,陳光誠正面臨巨大的困惑,因為他無法保護曾經保護過他的人。其中包括驅車帶他逃離山東的一位女子和另一位曾經對他提供過幫助的學者。據德國之聲記者瞭解,孔傑榮提到的這位學者可能是山東大學退休的物理學教授孫文廣,他曾在名為"自由光誠"的行動中對陳光誠表示過支持。孫文廣向德國之聲透露,也可能是因為六四紀念日即將到來的原因,現在家門外有專人對其進行24小時監視,他出行必須乘坐他們提供的"專車"。孫文廣教授不認為自己當前的境遇和陳光誠有直接聯繫。在陳光誠當年受到打壓的時候向其提供聲援是他"應盡的義務"。他相信"陳光誠對他受到的打壓也是無能為力的。"他對此表示非常諒解。

作者: 馨月

責編: 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