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陳希同去世,「無法撤銷『六四屠殺」罪責」

anonym.Chinesisch2013年6月5日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八九民運」期間任北京市市長的陳希同,因癌症不治於6月2日去世;評論人士認為,這些「六四事件」的責任人即使離去,罪惡也不能撤銷,終將被審判。

Ueberschrift: das neue buch von beijings ex-oberbuergermeister Chen Xitong Fotograf: Bao Pu, Hong Kong, 28.05.28 Copyright: Bao Pu uebertraegt das Verwendungsrecht dieser Bilder auf DW im Zusammenhang mit der Berichterstattung ueber das Buch.
圖片來源: Bao Pu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中通社報導,原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於6月2日,因癌症不治去世。海外明鏡新聞網6月4日報導確認陳希同死亡。美聯社報導引述了陳希同一家的友人--成都作家何三畏說法。但目前中國官方未公佈陳希同死訊。

"八九民運"期間,陳希同任北京市市長,根據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口述整理出版的《改革歷程》中披露,陳希同曾與李鵬、李錫銘等定性學潮為"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反黨、反社會主義政治鬥爭";在雖未正式出版、但2010年在網上全面公開的《李鵬日記》中,陳希同被指為北京戒嚴行動的正指揮;去年5月28日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一書中,陳希同否認是戒嚴行動總指揮。他表示在"六四事件"中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外界曾普遍認為陳希同當年向鄧小平"謊報軍情",過分強調學生運動的嚴重性和學運目標直指鄧小平,因而導致鄧小平作出對學生進行鎮壓的決定,陳希同否認曾向鄧小平當面匯報和簽發報告。

陳希同從1983年起擔任北京市市長;1992年擔任北京市委書記。1995年4月,陳希同因王寶森案引咎辭職。1997年8月29日,中紀委宣佈開除陳希同黨籍。1998年7月3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陳希同犯貪污、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16年。2004年陳希同獲准保外就醫。2010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學者、國務院農村發展中心前研究員姚監復先後八次與陳希同見面交流並將對話整理成書。在《陳希同親述》一書中陳希同為"六四屠殺"辯解之外,還否認自己是"貪污犯。"

"八九民運"戒嚴令之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陳希同說他不是正指揮,是誰下令開槍?"

姚監復向德國之聲表示陳家電話全部無法打通,但他認為香港中通社有官方背景,消息應該屬實:"香港中通社是昨天下午發布了消息,中通社是官方。聯繫不到家人,手機全部關機,整個大陸屏蔽封鎖,沒公佈任何消息。"

他認為官方封鎖陳希同病逝消息,緣於正值"六四"紀念日敏感時期,更重要的是因為陳希同與"鎮壓六四"密不可分的聯繫,早在《陳希同親述》出版之前,中國當局就警告姚監復及向陳希同施壓,不要出版該書:"這是多少年來一直要封死的。兩個問題都是使當局很不高興的,一是'六四問題'中他的責任;第二個問題是究竟為什麼他下台?當時的'貪污'罪證不成立,這兩個問題都是當局討厭大家追問的,想讓大家遺忘。又剛好是六四紀念日前,因此大家會繼續追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他不是正指揮,究竟指揮部都有什麼人,誰下令開槍?"

"八九民運"學生要求當局對話圖片來源: AP

"陳希同離去應引發公眾思考'六四'定性問題"

《陳希同親述》出版後,外界憤怒指責陳希同為自己開脫和辯解,對此姚監復表示陳希同確有辯解之意,但也是事實:"是他辯解也是事實,他確定不是正指揮。"六四事件"是一場有計劃、有組織、有領導、有綱領的反改革的武裝政變,是調動20萬正規軍隊的戰爭性的軍事行動,陳希同怎麼可能指揮得了20萬大軍?《李鵬日記》中曾說,1989年前幾年,李先念、陳雲、鄧小平就在上海研究搞掉趙紫陽,就說明這場武裝政變早就作了計劃的。"

姚監復認為陳希同去世及早前的親述內容,不會在中共高層層面引發震動,因為中共當權者根本無意解決"六四問題",但會引發公眾對"六四事件"定性的討論:"對六四怎麼判斷,好像'要平反'已經成主要訴求,首先要看到這是武裝政變,是軍事、戰爭行動,死人是必然的。就像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不用找日本平反,大規模屠殺平民事件應該是反人類罪,由國際法庭審判。"

"六四屠殺"後的街道圖片來源: 64memo

"既然他們死了,還有缺席審判"

隨著陳雲、李先念、鄧小平等和"六四"有關的中共元老級人物在上世紀90年代相繼離世,有海外媒體也多次報導李鵬患病。包括此次陳希同病逝,對這些被指為"六四屠城"責任人的離世或將要離開,姚監復認為"六四問題"不因為這些人的離世而消逝,而是成為中國一段不可抹殺的歷史和不可覆蓋的記憶;也並不會因為這些人的離世,他們的罪責就會減弱一分:"歷史周期有時候用100年甚至1000年來判斷,將來會有歷史法庭或道德法庭來審判。柬埔寨波爾布特死了,活著的人還要受審,都死了還有缺席審判。"

中國政論學者陳子明認為陳希同當然是對"鎮壓六四"負有很大責任的人,屠城責任人在世一天,也是當局解決該問題的障礙,因此隨著這些人的離世,有可能推動中國當局作出解決:"陳希同是對六四負很大責任的人,鄧小平、李鵬之後就應該是他。陳希同已經被打倒了可能無關緊要,但象李鵬這些人活著還是個障礙,這些人的去世有利於重新評價'八九民運'。"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