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陽光衛視舉行紀錄片頒獎禮

2011年11月5日

11月4日,陽光衛視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了"華語紀錄片頒獎典禮",世界各地的多位獲獎者與會;但獲得"公民獎"的三位獲獎導演何楊、艾曉明、艾未未均未能出境領獎。

Verleihung des Dokumentationspreises von SUN-TV, Hong Kong, China Bildbeschreibung: Chen Ping, CEO von Sun-TV, redet bei der Preisverleihung Copyrightvermerk: Su Yutong, China Redaktion, Deutsche Welle
香港陽光衛視總裁陳平在頒獎禮上致辭圖片來源: DW

香港時間11月4日晚八點,陽光衛視歷時七個月的"華語紀錄片評選"活動,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了頒獎典禮,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導演與會,法國Sunnyside紀錄片主席洛雄(Pierre-Yves Lochon)專程抵港,支持此次活動。中國大陸知名的紀錄片導演胡傑、王利波、郭克等參加了頒獎儀式,但"公民獎"的獲獎導演艾未未、艾曉明、何楊被中國當侷限製出境而無法到場。

"陽光華語紀錄片獎"由香港陽光衛視在2011年設立,其主旨是"獨立記錄,自由選擇",總獎金86萬港幣,評選方式突破傳統,由網民投票,包括評委也是由網路票選產生。一百多部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紀錄片參賽。胡傑的《尋找林昭的靈魂》、王利波的《掩埋》、何楊的《赫索格的日子》、艾未未的《老媽蹄花》、艾曉明的《公民調查》等分獲各獎項。

頒獎現場,獲得"陽光大自然獎金獎"的《掩埋》導演王利波表示:"我想把這個獎送個一位中國法制環境保護者陳光誠。我希望這縷陽光能照到他身上。";艾曉明用影片方式發表感言,將此榮譽獻給因為調查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而入獄的四川作家譚作人。

"沒有獨立的紀錄怎麼會有真相"

"陽光華語紀錄片獎"發起人、陽光衛視總裁陳平致辭時說:"作為發起人,現在才是第一次參與這個活動。就是因為我希望這個獎是真正的'獨立記錄,自由選擇',我並不希望'官本位、商本位'思想會影響到紀錄片獎的評選。很多人問我辦記錄獎做想做什麼,外界有很多猜測,我說,我想做的,就是記錄真相,說真實的話,做一個獨立的人,掀起一個有獨立思想的風潮。"

在儀式結束後,陳平也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他表示:"我說了我只出錢不干涉,也不說話,無論怎樣的結果都是網路上網民選擇的結果,今天也是第一次看到我出錢的結果,這個結果比我想像的要好。這些人堅持紀錄,沒有獨立的紀錄怎麼可能有真相?怎麼可能說真話?怎麼可能改造我們的文化,怎麼可能走向民主?"

陳平也表示"陽光華語紀錄片獎"評選會持續進行下去,本屆只是一個開始。

"林昭代表那一代沉重而勇敢的思考"

導演胡傑對德國之聲表示,《尋找林昭的靈魂》自幾年前拍攝完成,此次為第一次獲獎,也是對林昭所代表的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精神的肯定:"林昭代表著那一代人的思考,那是沉重、熾烈、勇敢的思考,他們應該是中國思想史最重要的一頁,可是沒有被紀錄。"

談到與他同期獲獎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胡傑認為:"我非常尊敬他,他用藝術的視角,用藝術的觸覺,觸到了中國當下最敏感的神經,這是藝術家最可貴的堅持。"

胡傑也認為紀錄片導演的責任就是呈現真實的歷史,特別是在中共當局屏蔽真相和重塑歷史的現今環境中,而這對很多人特別是學生是一種生動的公民教育方式。

"這個紀錄片是對麻木社會的警醒"

另外一位被中國當侷限製出境的紀錄片導演何楊告訴德國之聲,在他辦好赴港手續後,警察對他進行了阻攔:"他們告訴我,堅決不讓去,使出所有的威逼、恐嚇等老一套手段,他們說怕我在境外發表一些對國家不利的言論。這個體制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從人性的角度來做的。這是來自上面的命令,所有的執行命令都是僵化的沒有任何變通。"

對於他自己拍攝的《赫索格的日子》,這部紀錄"福建三網友案"及其圍觀行動的片子,何楊認為在其意義,也是獲獎的價值在於: "這種公民的恐懼慢慢弱化了,威權的統治也在弱化,從言論到行動是質的變化,在福建三網友案中就可以鮮明感覺到,尤其是王荔蕻大姐她領袖式的人物,她帶到了公民圍觀的習慣。一個人如果喪失了對自由的渴望 和追求自由的勇氣的話,那我們被奴役的命運就無從改變。這個紀錄片所表現是對麻木社會的警醒。"

被中國當局判刑九個月的王荔蕻尚在服刑階段,王荔蕻之子齊健翔代表母親赴港參加頒獎儀式,當大屏幕上艾未未的頭像出現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他說如果母親在,也會有這樣的掌聲。母親是紀錄片中記錄的人物,更是在現實中一個真正的公民。他表示從這屆紀錄片頒獎活動及各位歷史的紀錄者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們的理想主義讓我們這些年輕無法不選擇堅持。"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