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雨傘運動一周年 香港人怎麼看?

王凡/黃穎(發自香港)2015年9月26日

去年的雨傘運動給當今的香港社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樂觀的人看到了這個城市新一代民主精神的覺醒;更多人則為運動偃旗息鼓以及社會的斷裂分化而落寞、扼腕。

Taifun Rammasun China 18.7.2014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此時的香港主要金融區,放眼望去盡是黃雨傘。如今,維多利亞港恢復了往日的車水馬龍光怪陸離,雨傘運動時的場景似乎已成追憶,這讓曾參加那場"公民抗命"運動的示威者不禁感概良多。

"喚醒了一代人的民主精神"

在雨傘運動期間,香港學聯站在了最前線。而運動落幕後,學聯也遭到其他團體批評,一度爆發"退聯"風波。在雨傘運動發起一周年之際,於今年4月出任學聯秘書長的羅冠聰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

他表示,雨傘運動後,香港市民對政治的關注度加強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政治團體冒起。"大家都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情。這是一個積極的現象,象徵著民主運動發展是一個大趨勢。"

這位年輕的學生代表說,雨傘運動過後,社會處於一個整理期,但公民愈加覺醒,對民主前途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思。 "運動過後,香港人對自主性的渴求增加了,希望能通過一些實際行動去做出改變。"

"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曾經在雨傘運動後表示,這場運動喚醒了香港一代人的民主精神。然而在運動一周年之際,"三子"中的陳健民教授對德國之聲說,他的心情仍難免沮喪低沉。

佔中三子,左一陳健民圖片來源: Reuters/Bobby Yip

陳健民表示,從積極的一面看,香港湧現出了一批年青人,他們積極組成新的政治團體,希望用實際行動去改變現狀;然而另一方面, 很多市民卻感到很迷惘,因為本質上香港人主流意識是溫和派,在他們眼中已屬較激烈的"公民抗命"雨傘運動都沒成功,那麼還有什麼可以做的?難道還要再激進一些嗎?

香港社會的分化

曾經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本身就是一個文化混合體,長期以來,多元文化在這裡碰撞、擦出火花。而去年的雨傘運動從某種程度上讓香港社會進一步分化。

很多民眾認為,這場運動讓香港社會出現斷裂,支持運動與反對運動的民眾之間壁壘分明,甚至互相攻擊,或者形同陌路。

「佔中運動」後的香港社會

00:5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有不少家人之間也因為理念不合而發生矛盾。曾參與「佔領行動」的何白莉對德國之聲表示,她的爺爺是一名忠誠的共產黨員,認為是共產黨為大家帶來安定生活。「他覺得如果我出來佔中,就是反對中國,就像是『賣國賊』,他很生氣。」
何女士表示,包括爺爺和父親都認為自己是被人操控才參與抗爭行動,但她自己對此很不認同,「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出於對長輩的尊重,面對爺爺和父親的責怪,她選擇了忍讓。
何白莉同時表示,自己參與「佔領運動」對此後的家庭關係也產生了一些影響。「比如六四這樣的所謂敏感日子,我當晚出去,但並沒有參加示威活動。但是他們還是覺得我去(抗議)了,就會很生氣。」
激進本土派的崛起

在抗爭運動期間,一些被視為立場激進的本土派團體應運而生。他們認為,"公民抗命"和"以武制暴"是社運的兩條出路。

"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對德國之聲說,他認為"在面對中共殖民的形勢下,勇武抗爭是唯一出路"。

黃台仰說,自2003年至今,公民抗命的失敗已經得到印證。爭取民主不應走回頭路,他認為香港"在中共殖民下已危在旦夕",不應再用"感召"香港人的方法,以武制暴是可以考慮的出路。

當然,並非所有香港人都這麼想。

站在雨傘運動對立陣營的李思傿說,她的立場一直很堅定--維護香港法治精神、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核心價值。

這位稱"並不盲目撐政府"的女士如此評價這些激進的本土團體:"我感到他們很不成熟, 他們妄顧法治及社會安寧,是很自我的表現。"她更指這些激進團體受到立心不良的政客"洗腦", 被利用去幫他們發聲。

圖片來源: Reuters/Damir Sagolj

北京的影響日漸上升

對於雨傘運動後催生的激進本土派,佔中運動發起人陳健民表示早有預料。"他們希望用以暴亦暴的方法爭取(民主)",他對德國之聲說,隨之而來的香港會變得越來越分化,這就是沒有真正普選的代價。

同樣令陳健民感到悲觀的還有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控制越來越大,這也包括在教育、傳媒方面。他說,對於在習近平任期內繼續爭取普選, 並不抱多少希望。

一些香港市民也有著類似的感受。後勤工作者黃啟發去年參與了雨傘運動,他對德國之聲說:"運動過後這一年,香港政府對爭取民主訴求的打壓,其實比佔中時候加劇了。從陳左洱、張曉明等人的公開講話中看得出來,他們認為特首地位超然,認為香港經濟環境差是因為香港人不願全面接受中國,言下之意是他們想香港不是面向世界,而是要聽命中央。"

對於香港的未來,現年31歲的黃啟發並不樂觀。"姑且不說爭取普選,不敢奢望要求更好的將來,單是回到九七前的香港已經很困難。"

失落的市民

香港大學民意9月中旬一項調查顯示,與三個月前比較,巿民對特區政府、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都有所下跌;巿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度更加跌至2003年4月以來的新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Favre

對於香港現況的不盡人意,反對雨傘運動的李思傿女士則說,這要歸咎於佔領運動後遺症的陸續浮現--運動期間所產生的破壞,包括香港的國際形象,人與人之間互不相任的關係,商業生意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斷裂。這些都需要時間去修復、重建。

去年積極參與雨傘運動的生意人楊家理則談到運動時期"政府的那種冷漠態度"。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去年全心全意地投入了雨傘運動,將生意、工作扔在了一邊,"現在一年了, 坦白說我的心情仍有點落寞……"。

香港中文大學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六成受訪市民同意,未來三年暫緩推行政改而專注民生問題。此外,超過七成人認為,讓中國全國人大撤回或者更改關於香港普選辦法的"8.31決定"希望渺茫。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