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的面孔
2014年10月3日
廣告
雨傘革命的面孔
每天,香港都有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呼籲民主。
Charles Tsoi, 18, 中學生
「我已在這裡抗議了四天。帳篷是市民捐獻的,好讓示威者可以休息。不過,裡面甚至比外面還要熱。」
Michelle Keung, 21, 大學生
「我在一個供給站作義工。很多人捐贈各種物品,比如防護眼鏡或水。成為這一運動的一部分,我很自豪。」
Calvin Ng, 31, 會計
「我是帶著雨傘來的,因為雨傘是這一抗議的象徵。我在這裡,是為香港人民而戰。我支持民主。」
Chan Ka Ying, 16, 中學生
「好熱!所以我用噴水壺給示威者降溫。他們總是會笑著說謝謝。」
Eric Leung, 40, 生意人
「我和妻女一起來的。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抗議。但我希望我的女兒能親歷這一場景,並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在香港很少有這樣大規模的民主運動。」
Eugene Chan, 17, 中學生
「我聽說許多記者需要翻譯。所以我和同學把粵語翻譯成英語。我們還設立了一個facebook頁面。」
Felicia Wong, 43, 訊息工程師
「黃絲帶就像雨傘一樣,是抗議的象徵。我是在網路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它的來歷,但應該很久了。」
7 張圖1 | 7
雨傘革命的面孔
每天,香港都有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呼籲民主。
Charles Tsoi, 18, 中學生
「我已在這裡抗議了四天。帳篷是市民捐獻的,好讓示威者可以休息。不過,裡面甚至比外面還要熱。」
Michelle Keung, 21, 大學生
「我在一個供給站作義工。很多人捐贈各種物品,比如防護眼鏡或水。成為這一運動的一部分,我很自豪。」
Calvin Ng, 31, 會計
「我是帶著雨傘來的,因為雨傘是這一抗議的象徵。我在這裡,是為香港人民而戰。我支持民主。」
Chan Ka Ying, 16, 中學生
「好熱!所以我用噴水壺給示威者降溫。他們總是會笑著說謝謝。」
Eric Leung, 40, 生意人
「我和妻女一起來的。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抗議。但我希望我的女兒能親歷這一場景,並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在香港很少有這樣大規模的民主運動。」
Eugene Chan, 17, 中學生
「我聽說許多記者需要翻譯。所以我和同學把粵語翻譯成英語。我們還設立了一個facebook頁面。」
Felicia Wong, 43, 訊息工程師
「黃絲帶就像雨傘一樣,是抗議的象徵。我是在網路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它的來歷,但應該很久了。」
7 張圖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