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仍疲軟 中國製造業連續五個月在收縮區間
2025年8月3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製造業活動已經連續第五個月呈現收縮態勢,這顯示生產商正在等待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進一步明朗化,而國內需求依然低迷。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4%,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不過這一水準仍然低於50的枯榮線,也低於路透社此前通過問卷調查預測的49.5%。
官方統計顯示,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6.6%,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
路透社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美國關稅影響之下的出口疲軟、房地產行業低迷、就業不穩定性加劇、地方政府負債纍纍以及極端天氣等挑戰。經濟學家表示,這些壓力可能會使北京方面實現2025年 「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面臨威脅。
包含服務業和建築業在內的非製造業PMI指數擴張速度加快,從8月份的50.1%升至50.3%,顯示非製造業繼續保持擴張。
其中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9.1%,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從行業看,鐵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零售、房地產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低於臨界點。
政策壓力增大
上海保銀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由於國內需求持續疲軟和房地產市場降溫,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
他分析指出:「今年剩餘時間的宏觀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口能維持多久的強勁勢頭,以及財政政策是否會在第四季度加大支持力度。」
路透社指出,雖然今年7月中國出口水準超出預期,但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較低的基數以及對東南亞出口的激增。中國出口商擔心失去美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紛紛爭相擴大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
本月初,美國和中國將關稅休戰期延長90天,美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30%的關稅,中國則對美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但這種不確定性正在侵蝕太平洋兩岸的信心。
周六,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指出,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8月27日到29日之間赴美,與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相關官員舉行了會談。據悉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共識,就中美經貿關係、落實中美經貿會談共識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溝通。
周三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工業企業利潤連續第三個月下滑,這凸顯出企業在國內需求低迷和通貨緊縮的雙重壓力下舉步維艱,也給北京方面帶來了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
(路透社、美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