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非洲尋找新的對華戰略

2012年7月21日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峰會上許諾,向非洲國家發放200億美元的貸款,由此再次凸現了中國在非洲的巨大利益。但面對北京,非洲國家又是在伸張自己的哪些利益?

Source News Feed: EMEA Picture Service ,Germany Picture Service China's President Hu Jintao delivers a speech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Fif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July 19, 2012. Hu on Thursday offered $20 billion in loans to African countries over the next three years, boosting a relationship that has been criticised by the West and given Beijing growing access to the resource-rich continent.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POLITICS BUSINESS)
胡錦濤在中非峰會作報告圖片來源: Reuters

非洲西部國家幾內亞的鋁鐵等礦藏都極為豐富,但這個國家卻缺少資金和運輸渠道,因此,沒有辦法大規模採集礦藏。是誰改變了這一狀況?幾內亞駐法國大使卡馬拉(Amara Camara)認為,是中國人:"中國是我們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國同我們一道推進礦山項目。"此外,中國人還在修建卡雷塔(Kaléta)大壩,2015年建成後,3台巨型水利渦輪發電機將解決幾內亞全國的電荒問題。

幾內亞的例子是中國活躍於非洲的縮影。來自中國的工程師不僅前往非洲大國如安哥拉、南非或奈及利亞,他們也深入非洲偏遠地區,在那裡修建道路水壩,建築礦山。這些項目的資金來源均是北京的貸款。

中國在阿爾及利亞修建政府建築(2009)圖片來源: AP

現在,中國將其許諾給非洲的貸款翻了一倍,在今後3年內,非洲又將得到200億美元的新貸款,用於修建基礎設施和經濟項目。中非共和國前總理、經濟問題專家祖桂勒(Martin Ziguélé )認為,中國的做法並不讓他感到驚異。他說:"中國15年來保持著兩位數的經濟增長。 這個國家急需原材料以及為它的產品找到新的銷售市場。"

但正是這一點讓許多非洲人感到憂慮。他們認為,中國只對非洲的原材料感興趣,而不是對那裡的經濟增長。批評者還說,經濟發展需要的不僅是出口鐵礦砂、石油以及鑽石。祖桂勒認為,非洲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加工原材料並將成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這需要知識的轉讓,只有這樣,非洲才會有推動經濟發展的中產階級誕生。"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經濟的長期性發展。

"殖民時代犯下的錯誤不能重複"

胡錦濤在北京宣佈,中國將培訓非洲的衞生護理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才,並向非洲大學生發放18000份獎學金。批評者認為,這也是北京向未來非洲精英階層展開的攻勢,以確保北京在那裡的強權和影響,最終的目的仍然是滿足中國對原材料的渴求。

中國一名建築工人在監督築路(2007)圖片來源: AP

因此,南非總統祖馬(Jacob Zuma)在中非北京峰會發表演講時,要求人們保持審慎的頭腦。他說,"與歐洲打交道的經驗告訴我們",殖民時代犯下的錯誤不能重複,即便在同中國的關係中,持續性不平等的貿易關係也不會維持很長時間。

"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再是60年代"

因為如此,非洲才更需要一個真正的對話戰略。塞內加爾政治學家法爾(Alioune Badara Fall )表示,"不能一味譴責中國擴大同非洲的關係。"但非洲國家必須制定一套新的戰略,在不出賣靈魂的前提下,從貸款與投資中得到好處。這套新戰略應該是怎樣的呢?至少非洲政府要求中國,不要僅僅開采原材料,而是同時也向加工業投資。

幾內亞駐法國大使卡馬拉完全支持他的國家修建卡雷塔大壩。這個項目竣工後,發電量可以滿足國內的制鋁業,而不需再將鋁土礦大宗出口到中國。中國會同意這樣做嗎?卡馬拉說,"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再是60年代,非洲可以自主作出決定,怎樣投資。"他說,同別的國家一樣,中國在非洲也有自己的利益,"但這一利益必須同我們的一致。"

作者:Peter Hille/ Ibrahim Tounkara/ Ebinda Abilinda 編譯:李魚

責編:張筠青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