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nsmittelsicherheit
2011年1月8日春節將至,食品造假成熱點
古有掛羊頭賣狗肉,今有劣質肉變身鮮牛肉。繼2010年11月長沙新一佳超市侯家塘店賣假醬香牛肉一事在網上被曝光以後,中國中央電視台2011年1月7日又揭露了江蘇無錫天鵬食品城多家店出售的牛肉半成品的醜聞。這些假牛肉的香味來自一種叫牛肉香精的透明液體,色澤則歸功於一種叫紅泥粉的調料。
就在網民對去年網上瘋傳的假雞蛋製作過程的影片依舊記憶猶新時,中國電視節目《焦點訪談》於2010年12月26日播出《假蛋真相》節目再次提及人造假雞蛋騙局,並強調專家稱造假雞蛋的主要原料都是海藻酸鈉,基本上屬於果凍配方。隔日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武漢市東西湖工商部門查處了一豆腐"黑工廠"使用大豆分離蛋白、變性澱粉、白色素等合成豆腐,並假冒外地註册品牌生產銷售。
為何在辭舊迎新的時候中國媒體中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導明顯增多?著有《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現狀調查》的中國作家周勍依據多年經驗猜測道:「一是到了年底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媒體也是,一些有著良知的記者就會打個擦邊球揭露這些事情;二是春節將至,大夥紛紛準備年貨,買食品的多了,中國媒體的競爭環境非常激烈,很多點擊率和收視率的壓力,對媒體來說報食品的話,點擊率高且風險性小。」
食品造假屢見不鮮,卻為何屢禁不止?
雖然關於食品安全的報導鋪天蓋地,但是食品造假依舊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周勍以近日東莞發生的發黴變質的陳化糧(俗稱"民工糧")被製成米粉一事為例解釋說:「中國媒體報的都是哪兒造假,哪兒用民工糧製造的食物毒傷人了,可是他為什麼不報源頭呢?這個糧食是從哪裡流出來的,如果不報源頭的話這種事情永遠無法堵決。不知情的人會覺得政府和媒體都很關心這種事,然而其實他們報的都是皮毛。不報大企業、不報源頭對於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大的障礙,其實就是個障眼法。小企業相對媒體處於弱勢,大企業對中國來說都是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我一直在講的制度性的災難。」
到底吃什麼才放心?
假雞蛋,假豆腐,假牛肉,老百姓不禁會問春節的餐桌上到底還有什麼是真的,面對這個問題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專家周勍也面露難色:「這是一個非常絕望的問題。這是政府不作為導致了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天平失衡。中國能把網路禁住,為什麼食品安全卻管不了呢?在某一些方面專制比民主更有效率,因為專製做事不計成本。」
另外,周勍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年貨時,盡量購買價格適中的食品,太便宜或太貴的食物都存在潛在的危險,以魚類為例,價格昂貴的多寶魚和甲魚多含有大量激素,而太便宜的魚大多由大量飼料喂養,只有對於價格折中的魚類像草魚,養殖戶認為放過多的添加劑不合算,所以它們才得以倖免。因此消費者挑選食物不但要擦亮雙眼,更要對所有商品有一個成本概念,回歸到常識就會避免一些風險。比如在網上可以查出幾斤鮮奶可以造一噸奶粉,在瞭解鮮奶的市場價格的基礎上加上加工費做初步估算,低於這個估價就盡量不要購買。
作者:安靜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