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首堵」人民愛汽車

2012年4月24日

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現在已經遇到瓶頸,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已經長期陷入污染和交通擁堵的困擾。

A lone Chinese cyclist face a traffic dominated by automobiles in Beijing, China, Thursday, June 15, 2006. Chinese cities that destroyed bike lanes to widen roads for cars or new buildings are being ordered to put the pathways back, the government said Thursday amid efforts to battle the choking smog and traffic brought on by booming car use. Qiu Baoxing, a vice minister with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said it was important that China retain its title "kingdom of bicycles,"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ddp images/AP Photo/Ng Han Guan)
北京的自行車越來越少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的三環。每天早上都有成千上萬輛汽車艱難的壓過這裡的六車道駛向市中心。經常是汽車不如人走得快。這樣的交通擁堵也給城市的上空掛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烏雲。北京市汽車保有量在過去的幾年中急速增長。每天有超過500萬輛汽車上路-比五年前多了一倍。估計,這一數字幾年後會達到6百萬或是7百萬的水準。一位女士唉聲嘆氣的說道:"車多,然後交通不太好。我覺得如果把一些想法用在怎麼樣改善交通的情況下,我覺得會更好。"

chi240412 Beijing bicycle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北京人均汽車保有量逼近德國

但這並不簡單。北京已經對汽車牌照的發放做出了限制。而且,每個北京人每周都有一天不能開車,決定這個的是他們的車牌尾號。北京已經在盡最大的努力發展地鐵。但是,目前看來沒有什麼辦法能緩解每天長時間堵車的狀況。人們對汽車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減弱,北京交通學方面的教授段立忍(音)表示:"因為老百姓要買車啊。我們儘管有500萬輛汽車,但是北京有2000萬人口。那麼4個人,才有一輛車。在德國的話是3個人有一輛車。那我們還需要很多很多車。"

「首堵」三環圖片來源: AP

學者:為了和諧,不能限制私家車

北京的城市規劃者們現在還不敢出台嚴厲措施管住每天的"車龍"。比如像上海那樣拍賣汽車牌照,雖然這樣做的結果是牌照的價格有時候比汽車還高。或者向倫敦那樣向機動車收取高額進城費。段立忍覺得這些都不是辦法,他表示:"隨著發展速度快,我們的貧富差距也在拉大。貧富差距拉大了,不公平性就會拉大。不公平性表現在比如說,你可以開汽車,我不能開汽車。那麼就形成了一種心理的差異。那麼這樣就會造成一種人們之間的不和諧。所以,我感覺到,你再停車收費,那就是說,有錢的可以買路啊。你現在有錢的可以去買高級房子,你有錢的可以買路走,那老百姓怎麼說啊。"

這位教授心中有另外的想法:他希望能夠重新喚醒北京曾經名著一時的自行車文化。因為20年前,北京城內每天有數十萬輛自行車上路,當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非常配套,自行車道很寬。但是,騎自行車在今天的北京人看來是生活貧困的表現。認為只有買不起汽車的人才會騎自行車。這非常可惜,向遊人租賃自行車的白秀蘭說(音):"北京本來是一個自行車大城。這麼多年,因為大家還拿汽車當成自己有身份的象徵。我不能開QQ,我得開大奔我才最有身份呢,那他拿騎自行車沒當作是身份的象徵。"

曾經的北京是自行車之城(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P

重新喚醒自行車文化

然而,現在北京就有一些人想改變這一現狀。這是個由一名澳洲人巴夫頓(Shannon Bufton)組建的名為"比車牛"(Smarter Than Cars)的社團。他發出的訊息是:騎車最酷。

"我們希望能夠慢慢形成一種長期的效應,提升自行車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因為自行車不是廉價和貧窮的代名詞,而是代表著新中產階層。"

自行車也可以很酷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巴夫頓的經驗是:提環境保護不能讓北京人為之所動。但把自行車說成是時髦的高科技產品更能贏得人心。在北京自行車周期間,"比車牛"的工作人員在一家高檔購物中心裡布開展台,展示了一些最先進的運動性自行車。這種做法非常成功。巴夫頓說:"我們越來越多的能夠看到25歲以下的年輕人騎車出行。他們認為這樣很時尚。而且還有人利用周末時間騎車暢游北京周邊的山區風景。"

但是,這改善不了交通擁堵的情況。因為駛向山區的人們首先必須開車。他們在奔向大自然的路上必須和其他北京人一樣,老老實實的在"首堵"中一步一步往前挪。

作者:ARD 編譯:任琛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