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年復一年日益中國化

2007年7月2日

香港回歸十周年是最近幾天德語媒體國際版上的常見題材。波昂出版的總匯報認為,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經濟,保留了英國的司法傳統,但在政治上決不松手:

香港仍然是香港圖片來源: dpa - Bildarchiv

「直到今天,中國政府和公司集團仍然派遣年輕的經管人員到香港,培養他們應對國際競爭的能力。所以,北京黨的上層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他們十年前做出的不觸動公民自由和獨立司法的諾言。前港督彭定康評價說:『香港今天仍然是一個擁有法制體系的開放社會。儘管許多記者不得不離職而去,但香港繼續享有新聞自由。

法庭上,除了中國司法人員外,也有英國和澳洲的律師和法官,他們仍然戴著英國的傳統假發。忠於梵蒂岡的天主教會在邊界另一側的中國大陸受到迫害,而在香港,其主教可以不受阻撓地做彌撒,公開批評北京。甚至法輪功成員也不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舉行反對中國鎮壓政策的示威。

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圖片來源: AP

儘管如此,許多港人感到失望,因為『基本法』中承諾進行的政治改革,即允許這塊飛地的居民自由選舉議會和政府首腦,十年來沒有進展。共產黨保持著對香港前途的最後決定權,今後也將這樣。」

世界報列舉了最近十年來香港經受的風雨和波瀾:金融風暴和股市暴跌、禽流感和薩斯病。由於北京投入了一個又一個救生圈,香港終於化險為夷,港人對大陸人的傲慢之氣也隨之消失。世界報接著寫道:

「英國人撤離香港時,有人預言,香港將失去其重要性,但接近中國的新關係使香港獲得了新動力。在降為中等水準的過程中,香港不得不開闊眼界,1997年中期以來,香港向中國的出口額翻了一番。港人的胸中有一種為中國崛起做出貢獻的新愛國主義情感,在大中國崛起之際,香港下降為一般的都市。香港居民以一種令人贊賞的實用主義態度對待這一現實。中國人在世代經歷了飢餓和困苦之後,血液中總是流淌著這種實用主義成分。

港幣、香港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和港人的生活方式曾是大陸中國人追求的目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港人不再到海外、而到大陸尋求就業和到大學就讀。儘管每年香港有人舉行回憶『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抗議活動,規模越來越小,但中國可以放心地觀看,因為香港年復一年地日益中國化。」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